國際紛爭中的中國身影

重重迷霧中見峰巒――世界近期局勢變化評析

淩未風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4月11日訊】3月31日,中國商務部發佈2005年度《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批評世界22個貿易夥伴對中國出口產品和投資採取不公平對待,從而使世界貿易戰硝煙再起。世界主要經濟大國如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等都紛紛加入這場」戰爭」,相互指責與相互威脅。

全球貿易的「口水戰」本來年年有之,近兩年因為有中國加入而更形熱鬧。但今年這場「貿易口水戰」會升溫至何種程度,還需視許多非經濟因素導致的局勢變化而定。目前種種國際紛爭中都能夠見到中國的蹤跡:美國正在全力反對歐盟解禁對華軍售,中國則正傾力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世界輿論對中國出爐針對臺灣的《反分裂法》批評聲不斷,而中印日三國關係的互動顯然將對亞洲地緣政治產生微妙影響。諸種因素使這場涉及經濟、政治甚至軍事的國際紛爭錯綜複雜,糾纏不清,所有國家都沒有堅定的利益盟友,也沒有矛盾不可調和的「敵人」。

軍事演習是政治的繼續?

作為對歐盟試圖解除對華軍售禁令與中國《反分裂法》的回答,美國首次邀請臺灣飛行官及戰機參與年度「紅旗演習」聯訓。與台、美聯合軍演同組的還包括日、韓、星等亞洲國家。這些亞洲的藍軍參演國,被其他參演國家稱為「亞洲自由區域安全聯軍部隊」。

「紅旗演習」被視為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空中模擬空戰演習,由美軍於1975年創立。由各地前來受訓的飛行員編入「藍軍」,與「紅軍」(即敵軍)模擬空對空、空對地及電子作戰,任務型態包括攻勢空中反制、阻絕、敵防空網壓制、與最小化指揮與管制。該演習每年在奈里斯空軍基地舉行4次,每季一次,每次分成多個2星期的訓練期程。

據說,臺灣空軍對「紅旗演習」並不陌生,除在2002年臺灣空軍參加過美國一年一度的「銀旗演習」外,去年首度被列入「紅旗演習」觀察員,今年正式獲美軍邀請成為戰略夥伴的友軍。在美國的正式邀請下,臺灣參謀總長李天羽帶領的臺灣軍事代表團,目前正在美國瞭解台美聯合空中演訓任務。據傳,李天羽此行赴美除前往視察台軍參與美軍「紅旗演習」之外,也將獲邀正式進入五角大廈,參與美方高階將領所組成的雙邊會談。雙方對外宣佈此為「私人聯誼聚會」,但討論的卻是有關台海戰略最新防衛問題、臺灣兵力整建與區域情報合作等相關問題。

令美國警惕的中俄軍事接近

似乎是對於美台軍事合作升溫的回答,中國宣佈今年秋天將與俄羅斯在遼東半島海域舉行代號為「友誼-2005」的聯合軍事演習。中國有意透露,俄羅斯參演部隊中包括精銳的第76空降師,參演兵力包括海軍陸戰隊特務連、戰略航空部隊的TU─160、TU─95MC、TU─22M3長程戰略轟炸機、前線航空部隊的蘇愷─27SM戰機以及部分艦艇編隊,其中可能有數艘潛艇。

據分析,中俄兩國這場軍事演習,雖然號稱「反恐演習」,但因為參演部隊將在中國境內進行真刀真槍的實兵演練,其軍事示威味道十足。尤其是俄軍第76空降師參與演習更具象徵意義。該師成立於1939年,參加過納粹德軍圍攻的史太林格勒戰役,獲得「近衛部隊」稱號,1946年改編為空降師。此外,76師還參加了俄軍在波士尼亞及科索伏的維和行動和北高加索的反恐戰鬥。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前後三批赴車臣,經受實戰考驗。

儘管中國方面刻意展示「吾道不孤」,拉上一個從不可靠的俄國成為臨時盟友,但分析觀察者均認為,俄方打的是另一番算盤:在今年秋天舉行的俄中軍事演習中,俄方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幫助中國向美國示威,而是要通過展示其武器的性能贏得買家。中國透露消息說,中國和俄羅斯已達成引進TU-22M3的協定,俄方將轉讓全部技術資料。俄羅斯可能希望透過這次演習,向中國展示TU-22M3的性能,以促成這筆大買賣。

TU-22M3是由俄羅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北約稱為「逆火」式轟炸機。這款轟炸機配備有兩台渦輪發動機,具有大功率雷達和光學轟炸瞄準系統,作戰負載12公噸,以超音速飛行時,作戰半徑能達到1,500至1,850公里。目前俄羅斯正在改進TU-M3,完善機載電子設備,配備新型精確制導炸彈和巡弋飛彈,以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如果與蘇愷-27搭配,可以迫使美軍的航空母艦戰鬥群退後一千公里、航母艦載機作戰半徑之外。

據說,中國軍方原本希望研製更現代化的隱型轟炸機,但是隨著東亞局勢的變化,研製工作遠水難解近渴。因此,中國中央軍委決定引進TU-22M3,並提高機載雷達探測距離和精度,配備超音速長程反艦飛彈。

而中國和俄羅斯的軍事接近,令美國感到不安與警惕。因為美國現在沒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臺灣海峽糾紛,一直希望台海維持現狀。

日本反對歐盟解禁對華軍售

中、日關係近年頻生摩擦,因此日本對中國加速軍事現代化,向鄰國炫耀軍備實力,並對臺灣採取強硬態度感到憂心忡忡。

3月27日,日本與法國首腦在東京會晤後舉行聯合記者會,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向到訪的法國總理希拉克表示,「強烈反對歐盟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售計畫」,認為「一旦取消武器禁售,將會破壞亞洲地區的穩定。」 而希拉克則向小泉說,1989年開始實施的禁運措施只是出於政治原因,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情勢。

但就在次日,日本防衛廳下屬研究機構「國家防衛研究中心」發佈了年度報告,指出中國近年在武器裝備和軍隊訓練上快速現代化,而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方向,不但著眼於對台軍事行動,也在防止美國干預,台海軍事平衡越來越具不確定性。中國持續進行軍事現代化,而臺灣則受限於政治障礙,無法購入新型的武器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如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將進一步破壞現有軍事平衡。

日本防衛廳選擇此時發佈年度報告,顯然是有意通過另一個渠道對希拉克的表態給予否定的回答。

希拉克為了安撫小泉,重申支持日本尋求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法一致同意,有必要增加安理會的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國數目。在中國傾力反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際,法國的支持對日本非常重要,因為至少可以影響一批歐盟成員國的投票傾向。

由於歐元區經濟連年不振,法國相當重視與日本的經濟合作關係。近年來,法國和日本已經成為對方的主要經濟夥伴。目前日本有400多家企業在法國投資,而法國亦有500多家公司進入日本。在過去四年,法國公司已經遍佈日本每一個經濟領域並且成為日本最大的投資者。 在這次會見中,希拉克表達了一個願望,希望日本方面購買不久前剛剛面世的、在法國製造的A380超級空中客車。

歐盟後院的爭吵聲

在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方面,法德兩國本來已勉強壓住陣腳,原定於6月底之前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但因最近中國宣佈制定《反分裂法》,又使形勢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盧森堡目前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盧森堡外交部官員尼克拉斯.史密特透露,現在看來,歐盟無法在6月底前就解除對華武器禁運達成共識。觀察人士分析:中國剛剛通過的《反分裂法》是造成歐盟無法按照預定日期解禁的主要原因。

由於歐洲與臺灣之間並無美國與臺灣之間那種歷史淵源,歐洲對臺灣的未來命運持無關痛癢的態度。但由於歐盟內部本來對解除禁令意見就不統一,法國和德國堅決要求解禁,而英國和瑞典則不贊同。中國《反分裂法》的公布給反對解禁的國家提供了理由。英國外相斯特勞表示說,中國的《反分裂法》表明,如果臺灣宣佈獨立,中國就使用武力,這給「解除禁運製造了一個相當困難的政治環境」。 這一後果實在出乎于中國高層領導人的意外。近幾天,中國媒體正在頻繁表示,即使歐盟解除對華軍售,中國也不會大規模購買歐盟的軍火。此舉可視為給反對者吃定心丸。

而德國內部政界則因對解除對華軍售意見不一而導致爭吵白熱化。德國總理施羅德是堅決的解禁派,而與其共同執政的綠黨則是反對解禁派,國會中的反對聲浪正在上升。最近施羅德竟公開放聲:對中國的外交問題是總理與外交部主管的事務,國會與其他政黨無權置喙。此語一出,引起公憤,加大了政治分裂。

中國陰影下的中印日關係

亞洲則是另一番光景。自從聯合國和安理會的改革問題被提上日程以後,日本就將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作為奮鬥目標。聯合國將在今年9月討論擴大安理會規模的議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日前亦表示,安理會應該給予在財政、軍事和外交方面對聯合國貢獻最大的國家更多的決策權,而日本正是聯合國最大的財政資助國。

此舉引起世界上千萬華人的反對,目前一項千萬人上網簽署請願書的活動正在進行,在中國一些地區如深圳甚至出現了抵制日貨的運動。雖然此舉的政治影響還不可估量,但可以預計到的是,許多在聯合國表決時起「票倉」作用的發展中國家將可以從中日兩國得到不少「經濟援助」 。

而中日兩國在爭取亞洲大國印度方面的頻繁外交動作,更是引發國際社會種種政治聯想。

首先,中日兩國正在展開能源爭奪戰。印度是鐵礦石出口大國,但印度政府最近決定通過稅收手段,以抑制鐵礦石出口,特別是控制對中國等主要買家的出口量。日本新日鐵公司和世界第一礦業巨頭巴西CVRD公司2月22日宣佈,鎖定今年鐵礦石離岸價上漲71.5%。據業界分析,因為中國急需大量鐵礦資源,這一漲幅實在不能排除有「敲中國竹槓」的可能。而中國汽車業在入世後能否穩住陣腳,對中國經濟未來的平穩發展和「軟著陸」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鋼材的大幅漲價,對中國挑戰日本在亞洲的經濟盟主地位將有一定影響。

其次,在拉攏亞洲近鄰方面,中日兩國也在較勁。中國總理溫家寶4月將出訪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和印度。日本的小泉亦步亦趨,計畫在4月末開始的日本長假期間訪問印度。日本《讀賣新聞》3月17日的報導認為,此舉是因為日本要通過「強化與印度的關係,來牽制另一個亞洲大國中國。」

但從中印之間的複雜歷史關係考察,中國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親善舉動所能起的作用有限。近年來印度與中國的關係確實不斷改善,貿易也早已成為中印兩國關係中最具活力的領域,雙邊貿易額增長異常迅速,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2億多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36億美元。溫家寶對印度的訪問將進一步加速兩國關係的發展,印度政府亦正在期待與中國簽訂一系列合作協定,包括允許印度私營航空公司開通到中國航線,中印交換水資源情報,在第三國能源開採競標加強合作,以及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等。但持續數十年的邊界紛爭(導致1962年中印兵戎相見)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新德里一直視北京在印度鄰國擴大影響的舉措是企圖包圍並限制印度在國際政治舞臺發揮更大作用的陰謀。此外,中國與其「全天候盟友」巴基斯坦的軍事、核武器和導彈合作也令印度寢食難安。

而日本與印度之間的關係遠沒有這麼複雜。除了1998年印度在拉賈斯坦邦博克拉(Pokhran)地區進行核子試驗之後日印雙邊關係短暫有所惡化之外,兩國關係總體上比較友好。印度是日本海外開發援助的最大受援國。然而,兩國的互動關係仍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但印日兩國迄今還未達成戰略合作的目標,對如何界定兩國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更明確的認識。印度和日本有幾個共同的戰略憂慮,其中中國威脅是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兩國都擔心中國、巴基斯坦和北韓在核武器和導彈技術領域的合作。正是這種共同的戰略擔憂使東京和新德里認為,加強合作將增強它們抵抗共同威脅的能力。但現在的困難在於,兩國都不希望中國把它們的關係視為直接威脅。近日印度外交部官員堅持說,印度、日本、越南等與中國有矛盾的國家彼此合作不是企圖包圍中國,而是發出信號表明它們將在一些問題上協調一致。但與此同時,日本與印度都承認它們需要向中國發出明確信號:「炫耀武力和試圖損害它們利益的行為將會遭到反擊,霸權野心將會受到遏制」。

儘管世界局勢因為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而發生了許多變化,傳統的國際戰略理論已經不能解釋目前這種尚未成形的國際關係。目前還處在變化的開始階段,大多數國家可能尚未明白:誰是真正的敵人,誰是真正的朋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政治是經濟利益的集中體現,而軍事則是政治的延續。世界目前正面臨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利益調整。在這場利益調整中最吃虧的是臺灣,由於中國的強力干預,臺灣在國際社會甚至沒有為自己利益而爭的合法地位。

(《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 2005年4月7日, 總180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歐盟美中日等卷入全球貿易戰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驚醒》
法輪功創始人發表《法難》
【特稿】共慶世界法輪大法日 同走回升之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