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榮總發現自體免疫反應可能是癌症前兆

人氣 243
標籤:

【大紀元4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灣台中市十四日電)台灣台中榮民總醫院最近陸續發現兩名病患,都是因自體免疫疾病表徵而住院,經過檢查發現兩人的自體免疫症狀,原來是體內另有惡性腫瘤的表象,還好很快的在癌症早期發現,而獲得早期治療。

台灣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怡行今天表示,一名七十二歲的老先生最近二、三年來下肢反覆出現紫斑,今年冬天最後一波寒流來時,紫斑變得更厲害,且出現局部皮膚壞死,於是經皮膚科醫師建議轉診免疫風濕科,診斷後發現是血管炎引起,但血液檢查卻發現有免疫球蛋白A異常高的現象,骨髓切片檢查證實為多發性骨髓瘤(癌),合併皮膚血管炎。

另一名五十三歲的婦女,二個月前開始出現多處皮膚癢疹及肢體無力現象,在其他醫院診斷為皮肌炎,並給予類固醇治療,但病況一直沒有好轉,還加重至完全臥床無法起身、無法吞嚥,必須依靠鼻胃管餵食,才轉診到台中榮總。

陳怡行表示,這名婦女經過詳細檢查,發現大腸有一腫瘤,經病理切片檢查證實是大腸腺癌,最後以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後,皮膚紅疹及肌肉無力明顯改善,兩週後不僅類固醇可以減量服用,也可自已扶著助行器走路。

陳怡行說,當身體細胞發生癌變時,免疫系統會製造抗體企圖消滅這些不正常的癌細胞,但有時這些抗體會與身體的正常組織產生交叉反應,結果誤認正常組織也是攻擊對象,而造成各式自體免疫反應,當然,並非所有的自體免疫疾病都是癌症前兆。

陳怡行指出,過去研究發現,血管炎病患約一成到一成五左右可能合併惡性腫瘤,皮肌炎約二成到二成五可能合併惡性腫瘤,年紀愈大的患者合併惡性腫瘤的機會越高,合併惡性腫瘤的患者常對傳統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效果不彰,將原發的癌症治療好,自體免疫症狀會隨著緩解,但患者的預後情況,與癌症的種類及嚴重度有關。

相關新聞
包皮加上衛生習慣不佳 易患陰莖癌 好發於高齡者
台灣北市婦女乳癌冠全台  高出1.3倍
中醫發現肝氣鬱結引發肥胖婦女 易生乳房腫塊
康復之友聯心靈影展即將開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