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只墓碑揭開鄭和身世之謎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4月15日訊】《明史-鄭和傳》有關鄭和身世的記載只有三十餘字。記載中說鄭和是雲南人,小名三寶,至於鄭和的家世則隻字未提,其它與鄭和相關的所有史籍也均無記載,因此鄭和的身世長久以來一直是個謎。然而,雲南省鄭和研究會的專家從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碑,揭開了鄭和身世之謎。

據中新社報導,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碑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甯縣昆陽鎮內月山西坡,雖經六百年風雨剝蝕,至今仍紋理清晰,古色斑爛。墓碑所存三塊碑刻的中間一塊即當年所立馬哈只墓,碑頭頂帽呈半圓形,碑四周刻有花紋和雲彩,碑腳壓一大砂石龜。碑上有篆刻《故馬公墓誌銘》,對馬公籍貫、身世、任職等記述頗確。

正碑兩側還有後人立的「明史-三寶太監鄭和傳」及「鄭和太公墓誌銘跋」兩碑。碑陰有三行題記:「馬氏第二子太監鄭和奉命於永樂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家墳塋祭掃追薦,至閏十二月吉日乃還記耳」。由此可知,鄭和於一四一一年「奉命」歸里掃墓,在家一個半月。專家表示,史書和地方誌中均無這方面的記載,此碑可補《明史》之不足。

鄭和祖籍西域,是賽典赤的六世孫,而賽典赤又為普比國王所菲爾的六世孫,在雲南做過平章政事即省長職位。據專家考證,鄭和遠祖是在元代蒙古人征服雲南後,隨成吉思汗來到雲南的。

據考證,鄭和祖輩是雲南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代村人,祖母姓馬,母親姓溫。鄭和於明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在此地出生,有一個哥哥,一個姊姊,及三個妹妹。鄭和排行第三,所以小名叫三寶。

據悉,伊斯蘭教徒不畏艱險,不遠萬里前往穆罕默德的誕生地和伊斯蘭教的發祥地麥加朝拜真主,回來就能獲得「哈只」稱號。據專家考證,鄭和的祖父及父親都曾到過麥加朝聖,因此人們從此不再叫他們的原名,都尊稱他們「哈只」或「馬哈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多付一張高速公路回數票   收費員寄回
新加坡六月起辦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活動
新加坡將紀念鄭和下西洋
將腐敗之手伸向美國的張恩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