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國際伸張正義 中國外交孤立

林保華

標籤:

【大紀元4月19日訊】胡錦濤掌握黨政軍大權後﹐在外交領域中卻陷入六四以來的空前困境。一方面﹐胡錦濤過去很少出國﹐也忙於內鬥而疏於對國際問題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掌權後利令智昏﹐急於建立個人功業導致。這次的困境﹐是從制定“反分裂國家法”開始。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台灣立委選舉﹐綠營沒有過半數﹐胡錦濤誤認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機會﹐對形勢做出錯誤判斷﹐十八日就迫不及待推出反分裂法乘勝追擊。從推出那天﹐就使他陷入被動。因為根據中共政壇的規矩﹐黨公開提出主張後就不可能收回﹐否則證明領導人的不英明而必須下台。因此雖然通過時內容盡量改得溫和﹐但是把武力解決國際爭端合法化的行為已經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促使中國的孤立。

第一﹐美日安保條約把台海列為共同戰略目標。本來美日對中國的軍事擴張行為已經感到不安﹐特別是去年十月中國潛艇侵入日本領海之後﹐日本如坐針毯﹐於是借這個機會公開宣佈由美日保障台海的和平﹐這不但是民主國家應有的承擔﹐也避免中國侵佔台灣包抄日本﹐並且保住中東石油的海上運輸線。過去日本在兩岸問題上近北京而遠台北﹐如今在美國認同下向台灣傾斜。台海問題的進一步國際化也得到確認。

第二﹐日本大膽向中國說“不”。這是日本在戰後所沒有出現過的勇氣。北韓舞核﹐已經使日本非常緊張﹔中國越來越大的武力威脅﹐更使日本要求修改非戰憲法的民意越來越強烈。中國操弄大規模反日示威導致暴力﹐日本不像以前那樣委曲求全﹐而是堅持強硬立場要中國認錯﹐使中國進退兩難。因為中國反應越強烈﹐反日規模愈大﹐愈使日本國內凝聚民意﹐不但會修憲重振軍備﹐甚至出現可能發展核武器之說。

第三﹐歐洲對台灣態度的轉變。本來歐洲可能在今年六月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售﹐無視台灣的人權和安全。但是反分裂法使歐盟態度轉變﹐歐洲議會已經以壓倒多數反對解除。就算法國還很曖昧﹐但是德國態度轉變比較大。歐盟不但要把中國的人權問題作為考量解除的因素﹐台海局勢也為他們所重視。其中德國政府的智囊團甚至提出台灣的主權完整也很重要。這顯示了歐洲對台灣的冷漠態度有所改變。

第四﹐教宗逝世中國的自我孤立。中國對宗教信仰的打壓﹐雖然已經被國際社會所公認﹐但是也似乎被國際社會認為“理所當然”而無動於衷。這次教宗若望‧保祿的逝世﹐中國對有關新聞的封鎖﹐國內民眾弔唁活動的低調和恐懼﹐而中國不但自己拒絕派官員出席喪禮還打壓對台灣陳水扁總統出席﹐再次提醒渴望愛心與和諧的世人﹐世界上還有一個自絕於宗教和人類愛心的中共邪教。

第五﹐東南亞國家擔心中國擴張。一向要看中國臉色的星加坡在最近中日衝突中﹐它的學者有異常表現﹐他們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認為,多數國家歡迎日本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平衡中國的勢力。東南亞國家過去受過日本侵略﹐現在卻有這種看法﹐說明他們更擔心現實的中國擴張﹐只是他們平時懾於中國的淫威而不敢表達。其中最擔心的還是星加坡﹐因為中國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會迫使星加坡人認祖歸宗而“統一”。

由於中國外交上連連失利﹐所以無暇對允許陳水扁總統入境的義大利進行報復。但是它仍然使用擅長的“統戰”手段來分化國際社會。最近總理溫家寶訪問南亞﹐明顯以拉攏印度“入常”來反對日本“入常”。更重要的是與印度建立所謂“戰略夥伴”關係來離間印度與美國的關係﹐因為三月下旬美國國務卿萊絲剛剛訪問印度。實際上中國死命打日本﹐最終目標還是美國﹐正如六○年代初與蘇聯共產黨爭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權﹐就以批判站在蘇共一邊的義大利共產黨總書記陶里亞蒂和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狄托開始﹐指桑罵槐。因此現在組織反日示威也是指向“幕後”的美國。中國的媒體也不掩飾這一點。還有評論指出﹐中國為了擺脫這個困境﹐不惜向台灣示好﹐也是要離間台灣與美日的關係。由此也表明﹐只要國際社會能夠團結一致伸張正義﹐北京就不容易鑽空子。(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林保華:胡錦濤的「四不」絕不認真
【專欄】林保華:江澤民的“揮師”遺願
反分裂國家法﹕欺騙、恐嚇、膽怯共冶一爐
《林保華專欄》台灣內部需要「反分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