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閒話清明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訊】清明是中國傳統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唯一的一個含帶民俗的節氣。換句話說,清明既是舊曆曆法中的節氣,又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期間或前後,中國民間主要活動有兩個,一是春遊踏青,一是祭祀拜祖。

清明節(4月5日)前後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此時春光明媚,萬物復甦,草木泛青、原野飄香,是戶外活動的好時機。古人好鬥雞、拔河、尋幽探勝﹔今人則興郊遊和燒烤。但無論何種活動,只要能踏出戶外,走進大自然,皆能讓身心俱宜。

清明期間掃墓祭祖,是中國人傳統的慎終追遠的具體表現。在此期間,一般要為祖先和去世的親人修墳培墓、除草描碑、供祭品、燒冥紙。現代人更是在焚燒的祭品中加入了製造得唯妙唯肖的照相機、錄音機、電視、汽車、甚至大哥大、電腦及化妝品等,供祖先「享用」。特別是時下內地的官場, 官大一级, 祭祀排場便要高几倍. 为祭祀擺酒宴賓则更是贪官收受贿赂的好机会.紙醉金迷之餘,已无多少人还記得歷史上這「清、明」二字的由來了。

據歷史記載,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國外以避禍,生活艱苦,一次﹐他的隨從介子推不得不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十九年之後,重耳作了晉國的國君,即晉文公。即位後,他重賞所有跟從過他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卻毫不介意,帶著母親去綿山隱居。晉文公知道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無奈,介子推拒受封賞,不肯出山。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母親跑出來,卻不想這場大火把介子推母子都燒死了。

介子推死前用血寫下遺詩一首﹕「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做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願政清明復清明。」清明節中的「清、明」二字便是由此而來。是晉文公與後人為紀念介子推而得名。

而今急功近利、欲壑難填的內地官場中,又有誰還記得「清、明」二字的本意是清正與廉明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清明上國道 夜間不收費
清明吃潤餅  少油少糖多高纖有益健康
清明掃墓 台北捷運將提早發車
清明掃墓使雞價飆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