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無障礙 居家必安住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陸敬民╱專題報導〉專家研究指出,一般民眾在選擇住宅或進行裝潢時,往往忽略了安全及無障礙環境的規劃。其實,如果能多留意並挪出一點預算來設計的話,將可大幅降低居家生活的潛在風險。

除非是單身族或頂客(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 )族,一般而言,不少家庭的成員都少不了兒童或老人。

由於兒童和老人的應變能力較低,無論問題是來自於建材、裝潢、家具或格局,只要是設計不良的居室空間,都可能對家庭中的兒童與老人造成嚴重傷害。

如果要排除上述潛在傷害因素,必須導入安全及無障礙環境規劃的概念。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安全防災組長陳建忠指出,全國火災總件數統計中,來自居家火警的比重超過6成,顯示防火已經成為居家安全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包括引發火災的危險地點廚房,以及因電線老舊或用電量超過負荷所導致的火警,都是民眾不可輕忽的致災因素。

他說,平時應注意管線有無老舊、明暗管有無偷工減料,並採用符合CNS6532國家標準的耐燃建材,將可有效降低火警發生的比率。

在無障礙環境規劃方面,建研所綜合規劃組研究員廖慧燕表示,無障礙環境可分為共用和專用兩部分,前者指的是社區公設,後者指的是住家內部,主要目的都是要讓行動不便人士能夠通行無礙。

她說,以通道為例,符合無障礙環境規劃的居室,走道淨寬至少要有80公分,主要活動空間必須無高低落差。

在格局上,行動不便人士的臥室最好設計在入口旁,並以附有衛浴空間為宜,衛浴要增設扶手,以利於行動不便人士使用。

無障礙環境所造福的不僅僅是行動不便人士,兒童與老人也能受惠,政府目前正透過管道如實施「建築技術規則」及推動「住宅性能評估制度」等,企圖改善國人居家環境。

「建築技術規則」第10章第170條規定,集合住宅必須至少設置一處「坡道及扶手」與「避難層出入口」設施,而「室外引導通路」、「室內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備」與「廁所盥洗室」等設施則由申請人視需要自由設置。

此外,為了鼓勵民間業者興建專供老人居住使用的建築物,營建署也在93年起實施「建築技術規則–老人住宅專章」,並配合發布「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裡面有不少規劃細節頗適合導入居室空間。

「住宅性能評估制度」則是建研所針對坊間新建住宅,依其性能水準標示等級,讓消費者可依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住宅,並藉此提升整體居住水準。其中,有關「構造安全」、「防火安全」、「無障礙環境」等項目皆與居家安全息息相關,也值得參考。

相關新聞
新疆人權人士熱比亞首次在美國會作證
讀賣新聞:JR準點發車策略為電車意外主因
香港私家車撞柱 一死一傷
台立院三讀通過全民健保法  空污費補貼健保沒過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