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无障碍 居家必安住

标签:

【大纪元4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陆敬民╱专题报导〉专家研究指出,一般民众在选择住宅或进行装潢时,往往忽略了安全及无障碍环境的规划。其实,如果能多留意并挪出一点预算来设计的话,将可大幅降低居家生活的潜在风险。

除非是单身族或顶客(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 )族,一般而言,不少家庭的成员都少不了儿童或老人。

由于儿童和老人的应变能力较低,无论问题是来自于建材、装潢、家具或格局,只要是设计不良的居室空间,都可能对家庭中的儿童与老人造成严重伤害。

如果要排除上述潜在伤害因素,必须导入安全及无障碍环境规划的概念。

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安全防灾组长陈建忠指出,全国火灾总件数统计中,来自居家火警的比重超过6成,显示防火已经成为居家安全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包括引发火灾的危险地点厨房,以及因电线老旧或用电量超过负荷所导致的火警,都是民众不可轻忽的致灾因素。

他说,平时应注意管线有无老旧、明暗管有无偷工减料,并采用符合CNS6532国家标准的耐燃建材,将可有效降低火警发生的比率。

在无障碍环境规划方面,建研所综合规划组研究员廖慧燕表示,无障碍环境可分为共用和专用两部分,前者指的是社区公设,后者指的是住家内部,主要目的都是要让行动不便人士能够通行无碍。

她说,以通道为例,符合无障碍环境规划的居室,走道净宽至少要有80公分,主要活动空间必须无高低落差。

在格局上,行动不便人士的卧室最好设计在入口旁,并以附有卫浴空间为宜,卫浴要增设扶手,以利于行动不便人士使用。

无障碍环境所造福的不仅仅是行动不便人士,儿童与老人也能受惠,政府目前正透过管道如实施“建筑技术规则”及推动“住宅性能评估制度”等,企图改善国人居家环境。

“建筑技术规则”第10章第170条规定,集合住宅必须至少设置一处“坡道及扶手”与“避难层出入口”设施,而“室外引导通路”、“室内出入口”、“室内通路走廊”、“楼梯”、“升降设备”与“厕所盥洗室”等设施则由申请人视需要自由设置。

此外,为了鼓励民间业者兴建专供老人居住使用的建筑物,营建署也在93年起实施“建筑技术规则–老人住宅专章”,并配合发布“老人住宅基本设施及设备规划设计规范”,里面有不少规划细节颇适合导入居室空间。

“住宅性能评估制度”则是建研所针对坊间新建住宅,依其性能水准标示等级,让消费者可依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住宅,并借此提升整体居住水准。其中,有关“构造安全”、“防火安全”、“无障碍环境”等项目皆与居家安全息息相关,也值得参考。

相关新闻
新疆人权人士热比亚首次在美国会作证
读卖新闻:JR准点发车策略为电车意外主因
香港私家车撞柱 一死一伤
台立院三读通过全民健保法  空污费补贴健保没过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