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經濟與人才論壇暨交流會

標籤:

【大紀元5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江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經濟與人才論壇第四屆年會暨人才交流會於5月1日舉行。上午應邀主講人著名華裔企業家、Acopia Networks公司創辦人吳錦城和70 年代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永中科技公司的華裔企業家曹參做了專題演講。

著名華裔企業家、Acopia Networks公司創辦人吳錦城演講中談到,技術革新國際化關鍵是「全球」性的考慮問題。是個世界地區的合作,不是一個地區對另一個地區廉價外包。「全球」性是考慮如何利用各地區的優勢,最大限度的使產業成功。其實,哪怕是最創新的產品,真正的創新的工作只占整個工作量的10%,其餘都是各部門各盡其職。所以一個成熟的技術革新也不只是在技術方面,還包括生產設計,市場推銷等。

吳錦城還認為,北美是技術革新的大本營。它有著世界上最大的自發性高科技經濟和技術環境。政府對基礎技術科學研究的資助雄厚,私人基金和贊助也強大。另外,北美國內市場對高科技的需求強大。北美「全球」化的趨勢是,它會建立一些海外研究基地,但是研究方向還是由本土掌握。外包會越來越多,留下做的是越來越趨向最尖端創新的部份。

吳錦城介紹,亞洲的優勢是亞洲人口多,相應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有才能的人群。除了日本以外,亞洲是全世界製造業、設計業和服務業最大的外包市場。亞洲「全球」化的趨勢是,它將擔負起越來越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消費品的設計革新。 對於亞洲人來說,具備雙語能力,懂得東西方文化,是在國際化的市場上強有力的競爭資本。現在國際技術革新的模式是:產品的構思創造在美國,全球市場推銷在美國,日用品硬件設計和製造在中國,軟件外包到印度。

華裔企業家曹參介紹中國Microsoft 成本和軟件市場發展,在中國面臨如何尊重技術智慧產權等問題,並詳細介紹永中科技公司的辦公室軟體系統,此行他也希望能徵到需要的技術人才,他們的需求是碩士必須、博士最佳、有管理經驗的、參與大項目軟件設計經驗的、有他人有效合作能力和有奉獻精神的人才。

近20位來自美國和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和高校學者從企業、教育、金融方面,分部進行了專題研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撥款十億資助農牧業
MIT為開發中國家兒童研發100美元手提電腦
MIT研究生寫「論文生產程式」愚弄學者
記2005年第三屆北美體協杯春季排球邀請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