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 系列介紹(2)

測量準?還是人的觀察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文報導)2005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的第二個專題研討會,將由台灣工研院量測中心副工程師施學兢闡述儀器感測能力與人體本能之比較與探討。

人們發明了智力測驗,想要測出孩子的聰明愚劣,是幫助了孩子,還是限制了孩子?

智力測驗的發展從紙筆測驗開始,接受測驗的孩子至少要看得懂題目,而且寫得出來,但是這樣的方式,受到重視文化差異的人批評,只有考慮到有條件接受當時所謂比較好的教育,而且擅長以文字做邏輯推理思考的孩子,對於一些習慣以非文字方式進行思考的孩子而言,這樣的測驗並不公平。所以,這些測驗方式也不斷的在改進,以便更符合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特質的孩子來使用。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一起來想一想,到底有沒有一種東西,可以真的測出一個人的能力,不管是智力或是人的各種潛能。我們會不會反而被我們自己的侷限限制了可能的發展呢?

施學兢這一篇「儀器感測能力與人體本能之比較與探討」,提出了許多有趣的例子。
例如,一般人現在認為要知道一個原子裡面的結構,因為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這麼為小的物質存在,認為一定要透過某種電子儀器才能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可是,您知道嗎?某些特異功能人士可以用入定的方式觀察到電子的運動狀態!而且,還可以看到儀器所測不到或看不到的部分喔!

英國人利德比特(C. W. Leadbeater)與貝贊特(A. Besant)在1895年到1933年間,透過入定的方式,以心靈選定一種元素的原子,檢視原子內部。看到氫原子是個透明蛋形體,內含六個不斷旋轉小物體,每個小物體內還有三個更小的粒子。當時的科學家不相信他們的說法,因為當時認為氫原子內僅有電子與質子。直到1964年,科學家證實了夸克的存在,才使他們的入定觀察再度被重視。

198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菲利普斯(S. M. Phillips)認為,他們看到的是氫分子,由兩個氫原子構成,透明蛋形體是氫分子的電子軌道。因為兩個氫原子共有兩個質子,而每個質子由三個夸克組成。夸克中的更小粒子為亞夸克粒子。

很驚人吧!可是當「事實」出現時,不願意相信的人總是有很多理由,甚至於只是用所謂的「科學」的權威。

從這個問題繼續衍伸,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是真正的科學,科學文明發展的目地又是什麼?

現在很多上班族似乎沒有電腦就沒辦法工作!一日,任職的辦公室突然停電,集體驚呼之外,大家異口同聲都問:「唉啊,有沒有存檔?!」有存檔的直呼好加在,沒存檔的開始呼天搶地,此情此景,真讓人啼笑皆非。

以人類現今的發展趨勢來看,人們雖擁有日益發達的科學技術能力,發明了電腦等等高科技產物,但是人的體能與各種感官功能卻在逐年退化當中。從事影像創作的雷驤老師,在一次演講中,曾做一個小實驗,他播放數段聲音,讓與會來賓們猜一猜這些聲音從何而來?印象相當深刻的是一段森林大火熊熊燃燒的聲音,全場來賓卻皆誤以為雷雨傾盆的聲音。如此兩極的對比,讓人在一瞬間體悟到,原來自己的感官,已經受到如此的障蔽而不自知。

如果我們假設特異功能為人類先天之本能,那麼也許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過度依賴既有的物質文明,反而讓我們逐漸喪失了先天的能力,如此惡性循環,當人變得更加依賴人造工具時,也難怪我們的感官能力會越來越退化。

人可以跑多快?可以看多遠?可以聽多細?人的感官可以有多少潛能?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延伸推薦閱讀:《揭開史前文明的面紗》正見網叢書編輯小組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希臘優格與普通優格 哪一個更好
吃魚油增中風和心臟病風險?如何吃才健康
新研究:銀河系或處於宇宙空洞的中心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黑洞正在合併 迄今最遙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