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未来科学与文化研讨会 系列介绍(2)

测量准?还是人的观察准?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6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怡文报导)2005未来科学与文化研讨会的第二个专题研讨会,将由台湾工研院量测中心副工程师施学兢阐述仪器感测能力与人体本能之比较与探讨。

人们发明了智力测验,想要测出孩子的聪明愚劣,是帮助了孩子,还是限制了孩子?

智力测验的发展从纸笔测验开始,接受测验的孩子至少要看得懂题目,而且写得出来,但是这样的方式,受到重视文化差异的人批评,只有考虑到有条件接受当时所谓比较好的教育,而且擅长以文字做逻辑推理思考的孩子,对于一些习惯以非文字方式进行思考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测验并不公平。所以,这些测验方式也不断的在改进,以便更符合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特质的孩子来使用。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一想,到底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真的测出一个人的能力,不管是智力或是人的各种潜能。我们会不会反而被我们自己的局限限制了可能的发展呢?

施学兢这一篇“仪器感测能力与人体本能之比较与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趣的例子。
例如,一般人现在认为要知道一个原子里面的结构,因为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这么为小的物质存在,认为一定要透过某种电子仪器才能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可是,您知道吗?某些特异功能人士可以用入定的方式观察到电子的运动状态!而且,还可以看到仪器所测不到或看不到的部分喔!

英国人利德比特(C. W. Leadbeater)与贝赞特(A. Besant)在1895年到1933年间,透过入定的方式,以心灵选定一种元素的原子,检视原子内部。看到氢原子是个透明蛋形体,内含六个不断旋转小物体,每个小物体内还有三个更小的粒子。当时的科学家不相信他们的说法,因为当时认为氢原子内仅有电子与质子。直到1964年,科学家证实了夸克的存在,才使他们的入定观察再度被重视。

198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家菲利普斯(S. M. Phillips)认为,他们看到的是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透明蛋形体是氢分子的电子轨道。因为两个氢原子共有两个质子,而每个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夸克中的更小粒子为亚夸克粒子。

很惊人吧!可是当“事实”出现时,不愿意相信的人总是有很多理由,甚至于只是用所谓的“科学”的权威。

从这个问题继续衍伸,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科学文明发展的目地又是什么?

现在很多上班族似乎没有电脑就没办法工作!一日,任职的办公室突然停电,集体惊呼之外,大家异口同声都问:“唉啊,有没有存档?!”有存档的直呼好加在,没存档的开始呼天抢地,此情此景,真让人啼笑皆非。

以人类现今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虽拥有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能力,发明了电脑等等高科技产物,但是人的体能与各种感官功能却在逐年退化当中。从事影像创作的雷骧老师,在一次演讲中,曾做一个小实验,他播放数段声音,让与会来宾们猜一猜这些声音从何而来?印象相当深刻的是一段森林大火熊熊燃烧的声音,全场来宾却皆误以为雷雨倾盆的声音。如此两极的对比,让人在一瞬间体悟到,原来自己的感官,已经受到如此的障蔽而不自知。

如果我们假设特异功能为人类先天之本能,那么也许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过度依赖既有的物质文明,反而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先天的能力,如此恶性循环,当人变得更加依赖人造工具时,也难怪我们的感官能力会越来越退化。

人可以跑多快?可以看多远?可以听多细?人的感官可以有多少潜能?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延伸推荐阅读:《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正见网丛书编辑小组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飞毛腿”恒星超高速奔跑 或将脱离银河系
黄仁勋:想要做有价值的事就必须更勇于冒险
迎接夏至 6月21日将现“草莓月亮”
美FTC将TikTok儿童隐私案件移交司法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