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越在國外越愛國?

蟋蟀王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訊】這篇文章,本應該早些完成,無奈公務繁忙、網上又忙於掐架,竟到半年之後才得以完成。按照網上那些激進憤青同志們的思維,愛國就要反美、反日。假設這個道理成立,那麽我這篇文章的標題,也可以寫成是“爲什麽越在美國越反美”,或者“爲什麽越在日本越反日”。當然,如果那樣,就會觸動不少人的敏感神經,反而不利於好好討論我的主題。所以,還是集中談談愛國吧。言歸正傳。

當然,至於什麽是愛國,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我認爲,對於在國外的中國人來說,所謂愛國,就是把中國當作祖國、或第一祖國去愛去忠誠,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懷念故鄉的親朋好友,關心祖國人民的福祉。無論他們是否拿了綠卡、無論是否已經入籍,他們從內心都認爲自己是中國人、爲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他們不是那種在適合自己利益時空喊愛國口號的口頭愛國者,而是腳踏實地地爲當地華人、尤其是大陸同胞熱情服務;他們每逢新年、十一國慶,都在相應社區組織華人聯誼;每逢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都熱情迎送;他們積極宣傳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堅決駁斥惡意反華言論,促進所在國政府和人民與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合作關係。同時,他們應當從熱愛祖國、希望祖國民主強大的角度出發,關心國內人民疾苦,對改進國家政府的工作,積極提出改進意見。他們在國外遵守所在國的法律,從來不做逃稅、欺詐、違反公共道德等給中國人丟臉的事情。

2004年1月到美國東部出差時,順道在美加東部,見了幾位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大學的同學,有的是當年部隊戰友,有的還是當年中學的同學。他們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都沒有回到國內,或是在當地公司就職,或是自己開業或開公司。經過多年奮鬥,他們大都在事業上成功,有的入籍、有的拿了綠卡。其中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對這些同學的專業精神、拓業成果,我一直都很佩服。然而,讓我更加佩服的是,無論他們是否入籍、是否拿到綠卡,看來他們大都是愛國的。這其中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其中有不少朋友在國內時,是那種常被父母、師長、上級和社會認爲不是愛國的人。奇怪的是,他們出國之後,卻表現的十分愛國。

爲什麽越在國外越愛國?從宏觀上說,這裏有兩個原因。第一,在國內,尤其是和平年代,除了積極參加愛國衛生運動之外,好像一般人表現愛國的機會並不多。比如我的2004年5月9日在天涯社區發表的文章“一九九九年五月,我是這樣愛國的”,表述的我在1999年5月在舉國上下一片反美的呼聲下,如何通過積極幫助客戶吸引外資解決國內下崗工人安排的方式,來具體愛國的。有人就不同意,認爲那是我的本職工作,不屬於愛國。又比如,當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到江西考察工作時,如果你說要和同學一起到南昌昌北機場去迎接他們,別人一定以爲你有病。但是,當中國總理訪問英國、訪問美國,你到機場迎接,在別人看來,就是愛國行動。

第二個問題,是要考慮一個中國人,到了外國之後,觀察祖國的角度不一樣,或者個人利害關係不一樣,都會使一個人由不那麽愛國轉變爲十分愛國。就國外愛國的中國同胞來說,大致有以下四類人:一是理想型的,二是義務型的,三是功利型的,四是苦戀型的。下面,就根據我自已當年在國外學習工作的經歷、在歐洲、美國、加拿大的工作經歷,結合朋友們的體會以及耳聞目睹的其他人的言行,簡單分析這四類愛國人士。歡迎在國外的同胞們,或對號入座,或批評指正。

一、理想型。這類人是出於理想、原則、信念,堅定地愛國的,是出於真心。這些人有兩類。一類是屬於解放前或建國初期參加革命的老同志,他們之所以在國外,是因爲在國外混的不錯的兒女請他們享享洋福。他們在目睹了西方高科技、高生活標準之後,認爲月是故鄉明,酒是故鄉醇。另外一類是生在改革的時代中、長在民族主義的旗幟下的年輕人。他們從幼稚園的第一天開始,被灌輸的就是抽象的愛國思想。他們就目標始終如一地愛國,儘管他們恐怕連愛國的基本道理都不知道。由於衆所周知的原因,這些人人數稀少,相當於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點保護的文化遺産,在現實生活中不太常見,所以暫且不表。

二、義務型。這類人,不管他們本身是否真心愛國,他們一定要讓人看起來是愛國的。駐國外使領館的外交人員、駐國際組織的工作人員,就是最爲典型的。他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無論他們本身是什麽觀點,愛國是他們在國外執行公務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哪個外交人員不愛國,就是瀆職,就要請他回國。此外,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會幹部,也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他們的愛國言論,往往是出於義務和責任,所以這類人口是心非的不少。比如,他們可能上午還在留學生座談會上高喊愛國口號,呼籲同學們回國報效祖國,下午就去移民局申請綠卡。這些人人數不多,但是凡是有留學生的地方,就可以見到這些人。

三、功利型。功利型愛國者,分高中低三個層次。低層次的功利型愛國者,愛國的原則是:只要對我有利,我就愛國;如果對我個人沒有什麽好處,我就不愛國。當然,他們一般不會這麽露骨地說,但是他們的言行表明,他們是這樣做的。比如說,他們會積極籌備歡迎祖國大陸的政府代表團、商務代表團、旅遊團,幫助他們組織活動,但是目的只有一個:想乘機拉關係、撈油水。使領館國慶節等愛國節日舉辦活動,他們踴躍參加,目的只有一個:討好使領館,好方便自己以後護照延期或回國簽證。爲了應付差使,他們昨天還在使館的十一國慶節晚會表演男聲小合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今天就到社區教會對耶穌表忠心,爲的是能蹭上一頓免費教會晚餐。中層次的功利型愛國者,愛國是解決對現實失望的解藥。他們通常在國外混的不好,要麽學業無成、要麽工作低下、要麽無法移民。他們對所在國的現實不滿,與扭曲的愛國情感交織在一起。例如,我大學時的一位英語老師,1970年代中期與當時擔任外語專家的美國女老師相愛結婚,可是他當他的美國妻子期滿回國、他想一起移民美國時,因爲他的共產黨員身份而被美國政府拒發入境簽證。他只得和他的美國妻子離婚。他對美國的仇恨,是有個人恩怨成分的。後來,他到了加拿大留學,決意不去美國、不移民,學業完成之後立即回國任教,依然是一位堅定的愛國反美人士。對於高層次的功利型愛國者,愛國是精神的需要。他們這些人,可能在西方社會中事業有成,勤勞致富,在經濟上已經屬於中產階級甚至富裕階層,但是在精神、文化、政治等方面不能融入主流社會,於是便祭起愛國的大旗,爲了表示自己的精神歸屬感,利用一切機會表現愛國。但是,當他們回家之後,卸下愛國的晚妝,露出來的依舊是一個對祖國無所謂的世俗面孔。

四、苦戀型。這類人,愛國是憑良心的。他們認爲,不管自已在哪個國家居住,中國仍然是生我養我的故土。不管這個國家過去如何對他們有多少冤枉,他們還是憑良心辦事,對祖國總是那麽一往情深,可謂苦苦愛戀。比如,中學時代的一位同學,大學畢業後到某駐外使館工作。後來因爲政見不同,被組織以高壓手法批評。在遣送回國的前夕,他憤而出走,到西方某國謀生。鑒於他出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當地領導處理不當,國內單位對他從寬處理,給他的結論不是文革那樣的“叛黨叛國”,而是“擅自出走”。他靠自己的努力攻讀了法學院,拿到律師資格,獨立開業。如果愛國等於愛政府,那麽他按說不是愛國的。然而,出走之後,從來沒有參與反國內政府的政治活動;相反,他積極關心祖國的建設,熱情宣傳祖國的經濟建設成就,給希望工程捐款、給國內受災人民捐款,對來自祖國的留學生,熱心幫助。最近幾年,美國的FBI 和中國的反貪局官員,經常找他談話,調查來自中國的貪官在美資産等問題,他都積極協助。他對我說,只要他懷疑某客戶是貪官或其親屬,他就拒絕爲他們提供法律服務。朋友們譏笑他傻,認爲貪官的錢大把大把的,好賺,不賺白不賺。他卻認爲,貪官拿的是國內人民的血汗錢,賺貪官的錢是昧良心的事情,他不能給國內的貪官提供任何便利。

2004年7月18日首發于天涯社區《國際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米拉貝爾國際機場關閉的啟示
從兩隻毛毛蟲的不同命運看三種文化之差異
外賓演講後的大學生提問:秘法炮製術
日本教科書:事實與觀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