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出現大範圍血管瘤 須當心肝腎腫瘤問題

標籤:

【大紀元7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二十三日電) 許多新生兒出生後,皮膚會出現鮮紅色的印記,一般人總誤以為是胎記,但這其實是幼兒身上常見的「血管瘤」,大部分會隨著年紀自然消退,不過醫師提醒,若幼兒出現大範圍、過多數量血管瘤時,便得當心肝腎可能有腫瘤問題。

血管瘤是常見的幼兒先天性皮膚異常之一,主要是因新生的血管增生過度,所造成的良性皮膚腫瘤,以頭、臉及頸部發生機率最高,往往造成父母對寶寶外觀上的擔心與困擾。

根據統計,新生兒發生血管瘤的機率為百分之一至二點六;台灣的平均發生率也在百分之零點八左右,以每年平均誕生二十一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有約二千個新生兒患有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為一比三。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醫師朱世明表示,絕大部分的血管瘤都是獨立性發作於身體的單一部位,尤其在出生後的六至十八個月間,增生速度最為明顯,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有五成至六成五幼兒的血管瘤會自然消退,其餘透過雷射治療,也能達到徹底根治的效果。

儘管若能把握二歲前的治療黃金時間,絕大多數的血管瘤都能獲得根治,但朱世明提醒,若父母發現小朋友身上出現侵犯範圍大、且數量眾多的血管瘤時,便得特別留心,因為極可能連內部的肝臟、腎臟,也發生有同樣的血管瘤問題,最好能儘早就醫診治。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張承仁則指出,血管瘤除影響外觀,若長在眼皮、外耳、嘴唇等部位,更會妨礙視力、聽力及吸吮等功能,甚至因壓迫而造成流血不止。

張承仁建議,相較於注射類固醇藥物可能引發後遺症,或動外科手術的傷口過大等缺點,能夠抑制快速增生血管,又能縮短療程、減少醫療費用的雷射療法,還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

相關新聞
中國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祁門紅茶
茄子營養價值高 教你不吸油的茄子烹飪方法
在家做墨西哥烤肉風味的牛排披薩
不只抗氧化 解鎖巴西莓的功效和混搭吃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