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文教學簡體繁體之爭(1)

font print 人氣: 10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謙謙2005年7月26日華盛頓報導)美國國會兩位參議員今年5月25日宣佈提出“2005年美中文化交流法案”。在預計撥出的13億美元專款中,將有一部份用於美國公立小學的中文教育。

然而在中文教育界,至今仍存在著繁體簡體之爭。兩派分立多年,各執一詞。

繁體字為正體字

在美國,教繁體字的老師至今稱他們所教的中文為“正體字”,以區分1956年以後的簡化漢字。

這個稱呼裡面包含了幾分驕傲,幾分倔強,彷彿只有他們手手相傳的這套文字,才是中華文化的正宗繼承。

然而,教簡體字的學校也因為大批中國大陸新移民的出現而興起。

馬里蘭州最大的簡體字中文學校-希望中文學校的王子萍老師就對正體字的說法表示反對。王子萍說:“正體字的提法我覺得不是很準確。難道簡化字就是歪體了?”

繁體字陣營對於他們所說的正體字,堅持到甚麼程度呢?

馬里蘭州最具規模的繁體字中文學校德明學校校長沉葆說:“我們可以寫簡體字,但是一定要認識正體字。事實上從宋元開始就有簡體字了。但現在簡得太過分,將來會產生文化斷層現象。海外絕大多數中文學校還用正體,這是一個最大的原因。”

先繁後簡,還是先簡後繁?

沉葆校長認為,繁體和簡體之間的斷層會在使用簡體字的人群中產生。

沉葆說:“學會寫正體然後再學簡體。但是如果反過來,先學簡體,再進一層的時候他們就碰到斷層的現象了。”

希望中文學校的理事兼洛克維爾校區校長李姍英對此表示反對。

李姍英說:“你如果瞭解了簡體字的發展,就不會有這種想法。會簡體字就能讀繁體字。簡體字是繁體的發展,並不是沒有任何根基的情況下產生出來的。”

另外,王子萍老師認為,絕大多數漢字還是在簡化字體系裡保留了下來。王子萍說:“目前使用的簡化字也只有56年簡化方案中的2,235個,占漢字1/5強。”

繁體字不能丟

簡化字到底是原先文化的發展還是隔斷?

除了長期以來教中文的教育家,一些近年從台灣來美國的老師也提出了繁體字不能丟的說法。

康州西哈特福德繼續教育中心的周佩佩老師就把繁體字和猶太文作了比較。

她說:“猶太文死了1千多年又撿了回來,是因為有聖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寶藏都是繁體字寫的。中文繁體字是全世界還在通用的一個最古老的文字。”

周佩佩說:“中文字有很多是太繁複了。但是,秦始皇之後2000年漢字沒有大變動,一直到50年前。穩定有道理。改了50年,這麼短的時間內,一定有不夠週全的地方。”

簡體字盛行原因

密歇根州立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永解釋了簡體字盛行的實際原因。

趙永說:“這就是一種現實的需要,因為大多數人學漢語的目的是和當代人交流,不是和孔子打交道。軍事啊,政治啊,經濟啊,這方面的東西,關係更大一些。”

對主張使用繁體字的人群,也存在著可以接受的簡化字和無法接受的簡化字。

沉葆說:“我可以接受由歷史慢慢簡化的字。我們反對的是那種故意簡的簡體字。”

有趣的是,教簡體和教繁體老師在這一點上取得了相當一致的認同。

李姍英校長說:“1956年以前出現的簡體字不是平白無故的行政命令。這些簡體字之前在民眾中已經使用,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產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