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治療釋放內心感受 與自己和諧相處

人氣 9
標籤:

【大紀元8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二十九日電)高興時手舞足蹈、迷惘時手足無措,肢體動作是內心世界的投射,有位老婆婆透過舞蹈治療,學會「腳踏實地」;舞蹈治療不會訓練出舞林高手,也不強調減肥瘦腰,卻能透過肢體律動觸及內心世界,與自己和諧相處。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理事長李宗芹指出,這名七十多歲老婆婆外表一切正常,平常也有運動習慣,第一次進行家庭訪問時,卻發覺她走路時「小心翼翼」,腳底板是蜷曲的。

老婆婆年輕時是個受到肯定的女性,遇到不開心的時候,習慣「撐過去」,很少去顧及內心真正的感受,等到步入老年,她仍希望自己沒事、一切都很好,但走路的姿態,卻透露出她的真實感受。

在打開老婆婆心房後,李宗芹知道老婆婆與媳婦同住,擔心會被兒媳嫌棄,心底深層並不踏實;但是,實際生活中,媳婦並非如老婆婆所想像。李宗芹給老婆婆的建議是,每天走路時,每一步伐穩穩的踏在地上,實際與地板接觸,讓身體有支撐後,有了安全感,心中更踏實,想法也就改變了。

李宗芹說,台灣養生運動盛行,因此乍聽到舞蹈治療,許多人的反應是「我早就會了」,其實舞蹈治療是一種以身體為媒介,與心理連結,肢體的舞動會牽引嗅覺、味覺、觸覺,觸發許多身體記憶。

上課的學員,不必刻意去學動作,讓肢體隨著心意動起來,有人在舞動過程中,回想起生命中許多事物而淚流滿面;有的學員透過撕、踩的動作,將深埋內心的憤怒與壓力,一股腦宣洩出來。

台北滿街的SPA、卡拉OK、夜店,在李宗芹看來,這是因為很多人不敢面對自己,只能藉由外在刺激來麻痺感覺或逃避困擾,在血拼購物、跳舞狂歡後,不好的 情緒都獲得紓解嗎?李宗芹有很大的疑惑。

李宗芹指出,人如果不去正視內心世界,拉長時間,癥結仍然在那裡,還會愈來愈大,最後仍必須回溯根源、探尋心靈的需求。

以身心症為例,李宗芹說,輕微者因為長期沮喪,要藉著外物刺激,讓自己忽略心裡的不舒服,因而流連舞廳、沈迷購物等,這就是身心分離,工作狂,其實也是某種程度的身心分離。

她說,這類的人怕「談感覺」,把心理因素歸因為身體不好,例如內心很焦慮,卻認為是心律不整。而舞蹈治療的第一步就是察覺身體,進而表達身體的感覺、與自己和諧相處。

一般人很難理解,如何從肢體看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況,站在治療師的角度,舞蹈治療是從身體上的任何一個部位診斷,找出癥結。

她說,相較於新加坡、香港女性,在台灣,尤其是台北的女性上班族,內心防衛意識較強,講求「功能」取向,評估學肚皮舞可以變瘦,國標舞可以表演,舞蹈治療在她們眼中沒有實質功能,往往無法持續。

對於想嘗試透過肢體舞動紓解情緒的人,李宗芹建議,可做任何肢體上的舞動,害羞者可選擇在洗澡沖水時,藉由水聲,說出想說的感激、憤怒話語,伸展身體與內心實際感受碰撞,學會正視自己的心理。


相關新聞
烈日當頭照 郭富城天台耍酷跳勁舞
台灣鴻勝醒獅團8月25、26日波城獻藝
悠長假期自我增值 張柏芝秘密練舞狂學英語
因應中國來台觀光  阿里山推配套旅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