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中國社會進入高風險期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七日電)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北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表示,當前中國呈現倒「丁」字型社會結構,造成中國社會結構緊張,社會矛盾容易激化,社會發展已進入高風險時期。

香港大公報今天報導,李強在北京一場公開講座上說,分析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採用社會學指標測量就業人口,發現中國存在巨大的低社會經濟地位群體,導致中國總體社會結構既不是「橄欖型」,也不是「金字塔型」,而是呈現倒「丁」字型結構。

李強表示,倒「丁」字型社會結構使中國各種社會群體處在對立、矛盾或衝突的狀態下,社會關係處於很強的張力中,社會矛盾容易激化,極易發生社會問題和危機。

他認為,中國社會倒「丁」字型社會結構帶來的巨大難題在於,造成社會群體間的需求差異過大,中產階級體面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設施,在中國倒「丁」字型結構的下層群體看來,都是奢侈品或可用來謀生的途徑。

例如,城市裡偷盜下水道井蓋屢禁不止,其實盜竊者賣廢品後所得利潤極微小,卻成為倒「丁」字型結構下層人士的謀生方式。

李強認為,造成中國倒「丁」字型社會結構的主因在於城鄉分隔,倒「丁」字型結構造成社會結構持續緊張。幾乎所有社會問題,包括秩序、治安、貧困、愛滋病、賣淫等,都可從倒「丁」字型結構和「結構緊張」上得到解釋。

他說,中國社會要想從「緊張」走入「寬鬆」,需要根本轉變倒「丁」字型社會結構。

相關新聞
網絡封鎖 中國博客有志難伸
中共全力干擾希望之聲廣播電台
美智庫:法輪功承苦難爲世界帶希望
李登輝︰政治人物不應炒短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