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識與食

陳永明

標籤:

對於缺乏植物學知識的人來說,在雜草叢生的野外甄別野菜並非易事,為了您食得放心,現在就介紹幾種常見野菜的識別與食用價值。

薺菜

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十字花科野生蔬菜,我國江浙一帶稱為“枕頭菜”,廣東叫“雞翼菜”,廣西叫“覽豉菜”,青海叫“田兒菜”,《本草綱目》上則稱為“護生草”。自古以來薺菜就是人們餐桌上的佳蔬。薺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北京地區的野生薺菜為例,每100克薺菜含蛋白質5.3克,是韭菜的3倍、蒜苗的4倍、西紅柿的7倍。薺菜中胡蘿卜素含量超過胡蘿卜,鐵質含量超過菠菜,人體所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其他營養物質薺菜中幾乎全部具備。薺菜還是一味良藥,“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靈丹”的諺語至今流傳。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薺菜中道4薺菜酸是一種止血物質,醫學界已用其制成止血針劑﹔薺菜中的膽鹼、乙酰膽鹼等成分能輕度擴張冠狀動脈,並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因此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常食薺菜,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馬蘭

又稱為“馬蘭頭”,常見於路邊、田野和山坡上。這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具有匍匐莖。嫩莖葉(馬蘭頭)可作蔬菜,可涼拌、炒食、做湯,亦可晒干菜或泡茶,有天然清香味。馬蘭頭與豆腐干一起細切,加麻油、食鹽等涼拌,有健脾胃、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涼血降壓等功效。和雞蛋、豬肝等炒食,能清肝明目、補腎壯陽。

馬齒莧

別名“醬瓣豆草”、“瓜子草”,一年生肉質草本,有酸味,通常匍匐,莖呈紫色。一般生於田間、路旁、荒地。馬齒莧的莖、葉或全草均可食用。多煮食,或在沸水中焯後涼拌,或晒干熟食,也可與炒米粉蒸食或作糕團內餡用。用馬齒莧可配制成食療菜肴,如馬齒莧燉瘦豬肉,既清香味美,又可治療肺結核病。馬齒莧煮大米粥是慢性痢疾和慢性腸炎患者的食療偏方。此外,常食馬齒莧可降膽固醇,防治冠心病。

蒲公英

蒲公英嫩苗及嫩根沸水焯後可涼拌、素炒、葷炒、煮粥或做湯,有清香味。如涼拌蒲公英、蒲公英炒肉絲,均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散滯氣的功效﹔蒲公英加蔥花煸炒後與粳米煮粥,或與綠豆、玉米煮湯,對各種炎症、尿道感染、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有效。花序也可煮湯,或釀制蒲公英酒。

小根蒜

又名“野蒜”、“小蒜”,城市公園、綠化帶中常見。其嫩莖葉和鱗莖可食用,3∼5月或9∼10月挖出鱗莖或全株,洗淨後蘸醬生,它還可炒食、做餡、做湯、醃制咸菜,也可制成酒山蒜、糖醋山蒜,還可調味時用﹔若與米煮粥,有健胃止痢、止痛作用。冠心病、慢性腸炎、高血脂患者宜常食用。

(陳永明:河南名廚。多次在烹飪大賽中獲獎。對”中藥膳補於現代飲食相互補”的研究。頗有成果。他提出的”新概念中餐”在烹飪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得到了前輩們的認可。同行們的稱贊。可以稱得上是一顆烹飪界的新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東達仁南田村百人受困 村民吃野菜維生
營養師:這些是商店貨架上最健康的奶製品
低糖烘焙五大策略:甜蜜與健康並存
美國蔬果農藥殘留曝光 正確清洗方式看這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