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豬肉鮮魚需求減少

標籤: , ,

【大紀元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浦慧恩香港報導/一項調查發現,自從內地輸港食品相繼出現問題後,本港市民對豬肉及鮮魚的需求顯著減少。而對家禽及罐頭食品的消費則有上升趨勢。另外,為確保食物安全問題,醫療政策評議會建議政府成立食品安全管理局。

調查機構AC尼爾森訪問了本地1,500個家庭,發現自從7月底發生豬鏈球菌事故後的5個星期,市民購買鮮豬肉,少了25%。而海產發現孔雀石綠後,鮮魚亦跌40%。買淡水魚的次數更大跌80%。此外,住戶在購買罐頭食品及家禽食品的次數,在8月增長了30%至40%;牛肉銷量也有雙位數字的增長。

調查機構表示,在食物安全事件中,年輕主婦的反應最大;58%年輕主婦買新鮮豬肉的次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3%。負責調查的AC尼爾森相信,在出現問題食品後,年輕主婦會較多選擇外出用膳。

另外,對於政府因應發生內地豬鏈球菌事件,以及內地和台灣養殖魚類被驗出含可致癌物質「孔雀石綠」,而建議成立的食物安全中心,醫療政策評議會發言人郭家麒表示,政府打算成立的食物安全中心,「換湯不換藥」,仍然由漁護處、食環署及衛生署的人員處理食物安全問題,難以有效根除問題,市民健康及消費者權益都未能得到重視。

他們建議政府效發歐美,成立有法定權力的食品安全管理局,管理局應由專家、學者以及公眾人士而非政府官員組成。他們又建議食物安全管理局直接向特首負責,委任專職人員而非政務人員,來真正的制定食物安全獨立風險評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我的讀書習慣
帶孩子四方牧場拾童趣
調查指香港高所得人士冠心病風險倍增
台政院:坪林交流道開放底線  每天四千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