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嚴控網路資訊 新聞自由前景仍黯淡

人氣 1

【大紀元9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任紋儀台北特稿)中國近日發布新聞網站管理規定,要求新聞網站需經備案審批,新聞內容接受監督檢查。外界認為,中國官方嚴格控制網路媒體及新聞資訊,媒體在中共一黨專政下被迫喪失監督與制衡功能,中國新聞自由前景依然黯淡。

中國政府日前公布這部網路新聞管理規定,內容除了界定管理對象,明定網路新聞資訊服務單位的設立條件及審批、備案流程外,還訂定網路新聞服務規範,包括不得含有危害國家安全、煽動民族仇恨、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或非法民間組織名義活動等;違反規定者立即刪除,並保存相關紀錄,提供有關部門查詢。

根據此一規定,所有新聞網站必須通過備案或審批後,持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才能經營;經營期間,需接受國新辦及有關新聞部門與公眾監督,每年並提交年度業務報告及接受檢查。

中國官方宣稱,新規定是避免網路上「一些虛假新聞、導向錯誤的新聞資訊在網上流傳,損害了公眾利益和國家利益」。事實上,中共恐懼西方民主與自由思潮藉由網路科技滲透入境,進而影響共黨統治地位及政權穩定,因此必須極力控制網路新聞與資訊傳播。

為了有效防止任何危害中共政權的思想或言論在網路上散佈或串聯,中共不惜投入龐大人力及資源,採取的手段包括過濾與控制網路內容、嚴禁特定網站連結、嚴格規定境內新聞網站需向官方登記審批,如果不從就會遭到強制關閉。中共更進一步封殺國外網站,以及關押網路異議人士。

捍衛新聞自由的無疆界記者組織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管制網路言論自由國家,截至今年五月,中國已逮捕並監禁六十四名在網路傳播言論人士。

而根據這個組織發表的「世界新聞自由報告」說,去年中國共有二十七名記者被判刑,十七名記者被捕候審,六十五個新聞單位遭到檢查,「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押記者監獄」。

事實上,標榜「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胡溫體制對於新聞自由的箝制情況卻不斷在中國各地上演,廣東「南方都市報」遭到整頓就是鮮明案例。

發行量上百萬份的南方都市報,二零零三年四月率先報導中國大學生孫志剛被廣州公安機關依「收容遣送制度」逮捕及關押,並在關押期間被毆打致死的消息。

同年十二月,南方都市報突破新聞封鎖,報導廣東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中國事後不得不對外說明SARS疫情,並在各方壓力下承認官方新聞媒體對此「嚴重報導不足」。

專家表示,這兩起事件影響廣泛且意義重大,前者終結了中國備受批評的收容遣送制度,後者對防治SARS功不可沒。但遺憾的是,南方都市報總編輯程益中、副總編輯兼總經理喻華峰等人卻反遭廣東當局羅織罪名監禁。

其他中國干涉新聞自由的案例還有,具中國公民身分的紐約時報研究員趙岩去年九月被指控對外國機構洩露國家機密遭到關押;新加坡海峽時報記者程翔今年以間諜罪名被捕。外界認為,如果程翔案未被公平、公開審判,中國逮捕程翔似乎有殺雞儆猴的目的,對外國記者產生寒蟬效應。

此外,中國也全面性嚴控網站訊息。相關研究顯示,中國設置網路監控中心,阻止連結國際網站、攔截電子郵件等,中國還動員三萬人力專門負責網路監視工作。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一項研究指出,中國透過軟體過濾禁止使用的字詞包括自由、獨裁者、暴動、人權等一千多個。

中國還建立能過濾龐大訊息的「防火牆」裝置,主要針對外國「異議」新聞入境。另外,中國公安部和國安系統投入鉅資聯合建成「金盾工程」,防範防火牆失靈。

無疆界組織的報告說,中國加強干擾自由亞洲電台和西藏之聲的節目,還封殺華爾街日報和德國電台德國之聲中文網頁等外國媒體。台灣新聞網站也難逃同樣命運。

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媒體出現類似市場經濟的兼併與整合,但這種合併整頓仍是在黨和政府對媒體控制的傳統慣性下進行;中國掌控新聞領域,已從意識型態朝向更技術化的控制,因此相較於八十年代,中國距離新聞自由似乎更為遙遠。

在中共一黨專政下,中國已缺少真正獨立的非官方新聞體系,最新的新聞網站管理規定更進一步將對網路新聞重新設限。

新聞與言論自由可以說是西方民主與人權的基礎,儘管中國當局對言論自由的政策明顯緊縮,但隨著網際網路日益普及與相關科技更形發達,中國當局對網路新聞的限制和封鎖,究竟能否達成?且拭目以待。

相關新聞
北歐國家為何具有強經濟競爭力?
義大利前八月外貿赤字增加
英國夫妻吵嘴 先生破釜沉舟
李顯龍:美國依然在亞洲擔任重要角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