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破空:由胡訪美解析中美關係

中美關系陷入歷史最低點 被取消訪美計劃胡尷尬至极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胡錦濤原定訪美計劃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在規格問題上爭執不下,剛剛塵埃落定,一場天災又改變了人的精心安排,胡錦濤的訪美計劃暫被取消了。在此過程中,中美關係頗引外界矚目,惹來諸多猜想。大紀元記者辛菲就中美關係問題採訪了著名旅美經濟學者、時事評論家陳破空先生。

胡訪美規格之爭

胡錦濤這次訪美,是全面接位以來的首次,中美之間在胡訪美的規格上發生很大爭議。美方本來只打算在華盛頓以外的地方安排雙方領導人會晤,中方卻堅持在華盛頓,尤其白宮。美方勉強同意之下,節目單上的安排卻極為簡單:首腦會不超過一小時,外加一頓午餐而已;中共當局對內一再宣傳:胡錦濤訪美,是「正式訪問」、「國事訪問」,美國方面卻毫不客氣地一再予以否認。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分歧呢?

胡急於確立在中共黨內的地位,美國以何種規格對待,對他很重要。同時,儘管中共當局對內大搞反美宣傳,但同時很要面子,要對國內老百姓作塗脂抹粉的宣傳:美國對他們很重視,他們在國際上的關係還不錯,跟美國關係穩定,等等。

然而,美國政府目前對中共已經非常不耐煩。規格之爭,恰恰反應中美關係的歷史性冰點。

中美關係陷入歷史最低點

布什上任不久,2001年4月,中美雙方發生撞機事件,中美關係極度緊張,衝突一觸即發。撞機事件後,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中美關係非常冷淡。

2001年「911」事件發生後,美國把全球反恐作為一個主題。為了形成最大的國際反恐聯盟,美國暫時緩解了跟中共方面的關係。北京也趁勢在各方面加強了跟美國套近。中美關係在一段時間內得到暫時緩和,但是,雙方在經濟、人權、外交、核武器擴散、台灣議題等方面,一直保持廣泛、複雜、而深刻的對立。

隨著美國在反恐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阿富汗被解決、伊拉克也大局抵定,美國對中共的需要,開始變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中美之間的分歧就更加突出了。

比如:中共對人權的迫害有增無減,而且變本加厲,不僅繼續逮捕、關押異見人士,迫害法輪功學員,而且大量查封報刊雜誌,大興文字獄,激起包括美國在內的文明世界的極大不滿;中美貿易摩擦嚴重,中共刻意保持人民幣低匯率,造成美中貿易逆差急劇擴大,中國產品對美低價傾銷,對美國的製造業構成極大衝擊,造成大批美國人失業。

在國際關係方面,中共繼續跟蘇丹、伊朗等「流氓國家」打得火熱,為了在這些國家獲得石油,向蘇丹大量提供武器,不惜讓蘇丹陷入內戰和屠殺;向伊朗擴散武器,並為其核項目提供辯護。這些事情,都是跟美國直接和公開地對著幹。而每當美國和其他文明國家要將蘇丹種族屠殺和伊朗核項目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時,中共都以其常任理事國自居,威脅否決,因而使每一次這樣的提議都不能付諸實施。

中共一直沿用武力手段,恐嚇台灣;近期,又將這一恐嚇矛頭直接指向美國,中共官員狂言,要用核武器襲擊美國,並不惜因此毀滅中國西安以東的所有城市。

中共為了維持國民經濟的表面繁榮,繼續支撐製造業,也為了培植強大武力,繼續壯大軍工產業,在國際上爭奪能源,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這也無可避免地,與美國形成衝突。

也就是說,幾乎在每一個領域,中美之間都形成了戰略對壘。各類專家早就得出結論: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已經成為冷戰後,美國最大的潛在敵和假想敵,或者說是新冷戰的主要對手。中美關係因此陷入谷底。

胡錦濤惡化中美關係

胡錦濤本人在上台以前,國際社會、文明世界本來都對他抱有較高期望,認為既然他受過良好教育,人又年青,又沒有參與鎮壓64、迫害法輪功這樣嚴重的血案,國內外都希望他能夠帶領中共,改弦易轍,放下屠刀。

但事與願違。看起來,胡本人也屬於左派、保守派、強硬派,是共產黨和共青團體系塑造出的一個典型。他首先是由中南海那個小圈子把他挑選出來的,而不是全國人民,胡必須秉承這個小圈子的路線,並為這個小圈子的既得利益負責。

中美關係陷入空前低潮,首先就是胡錦濤本人造成的。

美方原本也對胡錦濤充滿期待,在其接班之前,就流露此情。當江澤民戀棧軍委主席而不退、胡錦濤屈當「小媳婦」之時,美方曾為胡鳴不平。華盛頓近胡遠江的態度,成為江澤民被迫全退、胡錦濤順利接班的「外援」。不料,胡大權獨攬之後,卻不斷往左轉、朝後退。在國內,厲行專制與高壓;在國外,推行反美路線,企圖聯俄抗美,更企圖連歐抗美。上任以來,胡錦濤沒有訪問美國,卻先後兩次出訪歐洲,三次出訪俄國,以為他自己能夠在外交上獨闢蹊徑。在智利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首腦會上,胡錦濤甚至直接出頭,充當反美「急先鋒」,當眾搶白、揶揄布什,鬧得中美雙方極不愉快。

胡對美國的敵對姿態,使中美關係雪上加霜,達到冰點。圍繞訪美計劃,胡錦濤飽受尷尬。最後,美方宣佈無限期推延這一訪問,雖然有正當理由,對胡錦濤而言,卻已經是尷尬至極。胡錦濤見布什,將改在近期紐約聯大會議上「順便」進行,顯然已經沒有實質意義。胡的訪美計劃取消後,中方將失去一個改善中美關係的機會,胡錦濤本人也將失去一個在黨內樹威的契機。中美關係將繼續冰冷下去,各種分歧與衝突,將有增無減,並隨時可能激化。

胡訪美前夕 面臨最壞的氣氛

9月1日,中美紡織品談判破裂,美方立即宣佈:對中方兩類紡織品輸入設限。這一情節,正值胡錦濤訪美前夕,為兩國領導人見面投下陰影。實際上,陰影遠不止這一方面。美國國會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呼聲依舊強烈,美國產業界要求政府扭轉美中貿易逆差的壓力依然巨大。

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通過炮製《反分裂法》和中俄聯合軍演,表現的淋漓盡致。美國方面認為,中共已經直接違背了1979年跟美國建交時的承諾,當時的承諾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還有中共的擴軍和武器擴散問題。美國在前不久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共瘋狂擴軍,窮兵黷武,跟自己的國力、經濟發展的速度極不相稱。最近美國的一些智庫調查顯示,中國的全球軍備採購量每年高居全球第一,儘管中國政府自己發表白皮書,否認這些指責,但美國各界對北京窮兵黷武和武器擴散的動機深表懷疑,敵意與日俱增。

中美雙方在武器擴散等敏感問題上也交火不斷。在北朝鮮的核問題上,中共一直扮演著「雙面掮客」的形象,一方面假裝調和危機,另一方面,卻在背後慫恿北朝鮮向美國發難,發難的目的,是讓中共趁機也可以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比如在台灣問題上。

還有前面提到的人權問題,中共對新聞的進一步鉗制,等等。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中共繼續在背離文明世界的軌道上發展,跟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這些,也都是作為文明世界主要象徵的美國,所不能容忍的。所有這些,構成胡錦濤訪美前的大氣候,極其惡劣的氣候。

胡原定9月7日到美國來,通常,在互訪前,雙方都希望營造一個良好的氣氛。但目前看來,正是中美所謂高層互訪前最壞的一次氣氛。胡即便來了,也沒有甚麼成果可言。

胡錦濤如果按原計劃到訪,雙方可能在一些枝節問題上作交易,討價還價,比如:在人權問題上,中共有可能會像征性地釋放一兩個人,做作樣子,繼續搞人質外交的把戲,美國政府也可以借他這種象徵性的小伎倆來減輕一下國會的壓力。

但中共的本質不會改變,對內專制極權,對外與流氓國家打得火熱,與文明世界背道而馳,威脅台灣、威脅美國、走窮兵黷武的擴軍道路,在這些方面,中共不會有甚麼太大的改變。

中共對內宣傳的兩個調子

在對外關係、尤其對美關係上,中共的國內宣傳有兩個調子,都是為它自己的執政利益服務。

一是反美調子。專門報導美國的陰暗面。並抹黑、詆譭、妖魔化美國,把美國描述成霸權主義、干涉內政、欺凌他國的國家。無非是要暗示:美國民主制度不好。而中國的現行制度很好,符合中國「國情」。否定美國代表文明世界的先進性和楷模性,就是證明他們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制度的正確性。凡是美國對中共的批評,都是「別有用心」。凡是與美國親善、友好的人士,尤其批評中共的人士,就是「背叛祖國」、「勾結海外敵對勢力」。

在中共喉舌竭盡對美國諷刺、挖苦、醜化的同時,還有另外一個調子,就是宣傳美國對中共如何如何重視,對美中關係如何如何重視,甚至於,表述成美國有求於中國政府,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展開「大國外交」,何等地了不起,等等。這些宣傳,都是中共經精心選擇和編排文字,在片面而掩人耳目的自說自話中達成的。包括這次對胡錦濤訪美規格的自說自話。

之所以如此,無外乎是要證明:中共在國際上的地位,中共存在的合理性,中共地位的合法性。進一步欺騙中國人民。反映的,實際是他們的心虛和自卑感。

美國與中共關係的兩個層面

美國跟中共的關係存在兩個層面,一個是意識形態的層面,一個是實際利益糾合的層面。

在意識形態上,美國跟中共是截然不同的,美國代表了自由、民主、人權、法制的文明世界,和人類進步的方向,是世界發展的主流。中共則代表了守舊、專制、獨裁、鎮壓、屠殺、酷刑等人類最黑暗的一極,與現代人類文明格格不入,跟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幾乎每一年,世界上的民主國家都在增加,專制國家都在減少,已經證明美國與中共所代表的正反與明暗的兩極定性。光明的一極,與黑暗的一極,兩相對照,形成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反差,勢不兩立。

另一方面,雙方又有利益糾合,既有利益衝突,也有利益重合。

首先,從經濟方面,中國是一個大市場,而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資本和技術供應商,兩者在經濟上有巨大的互補性。雙方在貿易、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上,都有巨大的互補性。因此有一些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之後,就是利益糾紛,貿易摩擦。例如,中國對美國保持的巨大貿易順差,對美國而言,就是巨大的貿易逆差。

作為一個民選政府,美國政府也要對美國人民的實際生活負責,要接受普通民眾在世俗層面的督促和壓力。任何國家的老百姓,首先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在這種需求下,就業、失業、經濟發展和經濟停滯等等,都會成為老百姓的話題。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除了在意識形態上要肩負推廣民主自由的歷史使命之外,更多的,還要承擔一場龐大繁重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要保證美國人民的生活品質,讓美國人民非常具體的國計民生問題得到解決和保障。當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自己人民的切身利益時,就不得不跟其他國家進行利益交換。

相反,中共執政,因為不是人民選舉的,在這方面的壓力就小得多。它雖然聲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際上,它可以隨時犧牲人民利益,出賣國家利益。在對外打交道時,可以不經人民同意、不經民意代表授權,就送大禮給別的國家領導人,例如對法德美等國贈送經貿訂單、包攬中俄聯合軍演費用,等等。中共犧牲和損害人民與國家的利益,而人民完全不知道。在這方面它沒有任何壓力。

另外,在國際關係中,美國在解決諸如阿富汗、伊拉克問題時,在聯合國內需要像中國這樣的常任理事國的投票,這也構成一個利益上的重合。當然,同時也構成了一些利益上的衝突,比如,中共拿北朝鮮的核問題、美國拿台灣問題,互作籌碼,討價還價。

總之,不管是現實經濟利益、戰略利益、還是國際關係中的利益,都是一些現實的利益,有現實的交換。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掩蓋和損害人權、自由理念。面對現實的美國政府,可能會階段性地忽視中共的人權問題,階段性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避免發出更強勁的聲音。

中共也會趁機以經濟利益為誘餌,來賺取他們自己的好處,逃避人權譴責。每次聯合國開會前,中共都會花上巨大的經費,耗費老百姓的血汗錢,到世界各處遊說,對美國、歐洲的政商界人士,搖唇鼓舌,以減少和逃脫這些國家對中共惡劣的人權記錄的批評、對其醜聞的曝光、對其種種國內醜劇的譴責。

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比如法國德國領導人,為了保障其任期內的所謂經濟「政績」,在接受了中共給他們好處(大額經貿訂單)之後,可能會在其任期內,對中共讓步,聽任中共為所慾為。

但是,文明國家有他們三權分立的文明機制,政府在現實利益中的妥協和讓步,並不能取代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例如,在美國,有國會的壓力和監督,國會議員代表了不同階層的利益和呼聲;同時有新聞媒體的監督,會對政府的作為作出獨立的評判;有獨立的司法系統,如果政府走得太遠,逾越法律,司法部門可以對其提起起訴,甚至彈劾。

姑息中共 等於養虎貽患

現實利益交換,可以讓某些國家領導人取得眼前的短期好處。但是長遠來看,對中共的放縱和妥協,是姑息養奸,養虎貽患。

早就有歷史教訓。當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崛起、德國的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歐洲超強時,周圍的歐洲國家對他採取了妥協的綏靖政策,以為德國崛起後不至於那麼可怕,還在跟它做生意,進行大量現實利益的交換,蘇聯甚至還天真地跟它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希特勒不僅在國內實現高度獨裁,還企圖在全世界實現高度獨裁。當他最終發動了世界大戰時,周圍那些國家才慌了手腳,但為時已晚,造成了人類的巨大損失。盡管後來以美英為主的民主聯盟取得了勝利,但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

當日本軍國主義崛起的時候,同樣沒有引起世界上太大的注意和遏制,一直到日本打到了美國眼皮底下,發動珍珠港襲擊,美國才被迫還擊。雖然最終解決了問題,但是因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今天,不管是美國的、歐洲的、還是其他地區短視的政治家,對中共的姑息縱容、甚至表面上的合作,妥協,都極可能養虎貽患,因為中共正在瘋狂地發展軍力,以超過國力所能承受的、超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2倍以上的高速度發展軍力,已經對世界和平與文明秩序構成巨大威脅。如果有一天,中共突然發動台海大戰,或者其它戰爭,可能世界才會嚇一大跳。而抵消它的代價,將是空前高昂的。

另外,在經濟和軍力高增長的情況下,中共將利用手中掌握的巨大資源,對中國人民實施進一步的控制、奴役、鎮壓、屠殺、監禁、酷刑。當人類1/5人口還在受煎熬,還沒有得到自由的時候,整個人類所謂的文明、幸福、發展,幾乎就無從提起。

任何短視政客對中共的縱容,不管是從占世界1/5的中國人口來看,還是從整個地球村、世界大家庭來看,都是一個冒險,都將埋下長遠的禍根。不僅對不起中國人民,而且對不起世界人民。

如果人類還有甚麼冷戰、世界大戰、星球大戰的話,中共一定會成為這些戰爭的主角。今天這些對中共還縱容、妥協,抱幻想的人,不管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他們都要承擔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中共敗亡是歷史規律

反過來說,中共以經濟利益為誘餌,跟其它政府拉關係,短期而言,可能暫時逃避譴責,隱藏其人權迫害的惡行。當長遠而言,卻注定要失敗。許多獨裁國家都這麼做過,包括前蘇聯,但都沒有逃脫敗亡的命運。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通向文明的世界,年復一年,民主國家越來越多,民主和自由,成為世界潮流。專制國家則越來越少,獨裁者日益沒落,日暮途窮。即便它暫時還能在某一個國家逞兇一時,但在世界帝汪洋裡和歷史的長河中,不過是一塊孤島、一只孤舟、一片飄零的秋葉,遲早在哀鳴中付諸東流,這樣的大趨勢,是誰阻擋不住的。

胡錦濤等人,要千方百計保持現政權及其既得利益,就像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所描述的大觀園,表面上繁榮熱鬧,場面盛大,但地基在動搖,廣廈在崩潰,只要外部環境一發生變化,有個風吹草動,結局就是家破人亡、家徒四壁、一無所有。

就像前蘇聯崩潰之後,許多蘇共黨員淪為喪家之犬一樣。這也是中共敗亡的必然結局。如果他們還有點智商的話,也許應該多讀幾遍《紅樓夢》。

胡錦濤何去何從?

至於胡錦濤本人,有兩種可能性。

準確來講,他是共產黨、共青團這個大機器中培養出來的一個標準的「紅孩兒」,這樣的「紅孩兒」,我們見得多了,從小學的班長、中學的團支書、到大學的政治輔導員,等等。表面上溫文爾雅,骨子裡卻充滿了鬥爭的基因。他們所接受的所有教育、熏陶、和浸染,都來自於共產黨那個紅色大染缸。被小圈子挑選出來,卻維護小圈子的既得利益,他們幹得很在行。

基於這樣的「遺傳」,胡錦濤極可能就是一個保守派、強硬派、極左派。他可能只想把共產黨這部機器開下去,天真地以為,能走到頭,能走出一條路來。他對內無情鎮壓,對外強硬反美。因其賣力表演,胡錦濤被中國網上「憤青」尊稱為「胡哥」,實際淪為「憤青」的總代表。

另外也有一種可能性,胡錦濤畢竟受過一定教育,有一點智商,也許在國內外環境和潮流的影響下,也能夠思考一點問題,明白一點道理。如果他還能夠感受到一點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話,也許會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但中共內部的保守派、強硬派、鷹派環繞,已經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團,包括江派勢力或者殘餘的江派勢力,都環顧於四周。在江澤民下台前的精心佈局下,政治局常委已空前地擴大到9人,軍委則擴大到11人,作為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胡錦濤的權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稀釋,決策範圍擴大,決定權縮小,在這種情況下,他未必能夠輕易做到他想做的事情。

有些政治人物會在掌權多年之後,甚至是在任期快結束之時,才回來一些大的變化。如蔣經國,就是在他臨近晚年、任其幾乎快到的時候,突然做出了民主改革的大舉動。有一些領導人會更早一些,如戈爾巴喬夫。

胡會不會這樣做呢?如果他真有甚麼遠見卓識的話,那麼他今天所做的一切,也許就進行權力調配和權力佈局,使他自己取得有利的位置,然後在他認為條件成熟的時候,甚至在任期快結束的時候,做一些事情。

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一種微小的可能性。準確地說,是偶然性,不是必然性。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決不可寄托於這種偶然性,那樣的話,就太天真,也太危險。因為,有人可能用幻想取代行動,而無所作為,讓這個民族在空自等待中蹉跎和耗費下去。(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破空:閹割歷史──中共之能事
陳破空:《反分裂法》:北京的賠本生意
專訪陳勁松:中國經濟真相與黨文化
陳破空:穿透當代中國人的霉暗心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