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吧!億萬的中國「弱勢群體」!

紅塵愛河(天津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月16日訊】如果我們大家都生活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並不覺得自己是窮人或富人,貧富差別似乎只有萬惡的舊社會、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社會才會有,直到有一天,出現一個什麼「黑貓和白貓的理論」。在那個「三中全會」後,中國興起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 浪潮,在解放思想的旗幟下,中國的當權者開始重新認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價值觀,提出了「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號召。彷彿社會主義加了「初級階段」,什麼事情都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了。於是,以前不敢賺的錢,現在可以賺得心安理得,法律沒有明令禁止的行為,現在可以大搖大擺地招搖過市。中國的「一部分人」通過「敢為天下先」「權錢相結合」指引下,成了今天富人俱樂部光榮的新貴,而另外更大部分的人,則成為固守傳統生活方式的無錢無權窮人,在中國,它有個含蓄而又體現被關注的名字:「弱勢群體」。

什麼叫「弱勢」——其實它並沒有與之對應的名字,儘管社會學家把現實中的富人,作為窮人這個稱謂的參照對象,但是,「富人」這個稱謂,原本就是最體面、最值得尊敬的代名詞,如果非要為他們尋找一個負有使命感的名詞的話,那就是有人把他們叫做「社會的精英」,因為事實上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號召下,是這些「社會的精英」率先打破了所謂的「大鍋飯」,走在了權錢結合的前列,並且還肩負了帶動全國億萬弱勢群體共同富裕起來的重任。歷史果真這樣發展的嗎?讓我們通過以下幾個側面,重溫一下窮人的上帝——富人,是怎樣帶動全國億萬弱勢群體共同富裕起來的。

  股票的風險

  窮人想脫貧,靠得是天上掉下的餡餅,因為窮人脫貧既沒有原始積累,又沒有足夠的權力,他們匱乏的經濟資源,使他們又不敢去冒創業的風險,只能每天為了生計維持著他們現有的生活水平,他們整天為了生計奔忙,活動範圍有限,從而失去了可能出現的創業機會,「脫貧」的夢想,只能等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一天了。

90年代初,股票這塊餡餅突然降臨中國,窮人彷彿看到了「苦盡甘來」的希望,在輿論的指導下,很多窮人相信,股票漲跌的隨機性和公正性,打破了富人壟斷的財富,於是在一段時期,全民炒股成為中國特有的一道風景線,連毫無智商可言的小腳老太也彷彿成了某家企業理論上的「股東」。但是窮人哪裡知道股票的本質,股票和證券市場原本是資本主義資本運作的方式,早期它是資本家搾取社會的一種融資行為,資本主義進入中期,隨著對證券市場的嚴厲監管,有價證券才成為了老百姓投資未來的手段之一。

今天,新中國的股票歷史,只經歷了短短十幾年,在其尚不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的各種症狀,由於有關法律條款的缺位,市場先與法律的發展,使一些所謂的「社會精英」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而毫無顧慮,他們不惜官商勾結,暗中操縱股市,通過各種手段,大肆騙取股民的盲目投入,然後自己清倉溜之大吉,從中牟取暴利,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富,而讓尚在貧困線上的人,加入了窮人的行列。可憐的窮人,又一次上了富人的當,他們哪裡知道,沒有大多數人賠進,哪有他賣出的贏餘,股票,從來就不是窮人用血汗錢可以與之公平對決的。

  企業「產權改制」

  在目前中國大富的民營企業家中,有許多原是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下,他們管理的企業倒閉了,卻搖身一變,又成了原來倒閉企業的主人,這是所謂擺脫國有企業困境的先進經驗,美其名曰:「MBO」(管理層收購),於是,這些國企領導人為了達到將國有資產佔為己有,不惜通過官商勾結、財務造假、大幅度提高管理成本、資本運作等手段,蓄意做虧企業,使企業股價暴跌,然後他們利用國家法律尚不健全的空隙,以合法的名義,實現所謂「產權改制」,合法的吞噬國有資產,把老弱病殘的勞動力「買斷工齡」後,扔向了社會,讓窮人去適應市場經濟的殘酷。

窮人開始想不通,為什麼社會主義到了今天,昔日當家作主的企業主人翁,突然成了改革的包袱,而那些民營企業家卻在講台上堂而皇之的大唱改革的讚歌,張揚自己的創業精神,從不坦誠他們是如何巧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和手中的權利大量攫取社會資源的,從不坦誠他們是如何不顧國家勞動保護條例,壓搾和剝削工人的廉價勞動力和剩餘價值的,他們似乎只會談成功,卻從不講成功背後的原罪。

他們的成功,使更多的人變成了窮人,當全體民眾的絕大多數資源被一小部分人佔有的時候,窮人為了生存,便開始相互競爭,為得是能夠在剩餘的資源裡,分得可賴以生存的一小杯羹,隨著農民紛紛湧進城市,城市人口的失業率越來越高,發生了供大於需的現象,它為富人提供了壓縮成本、獲取更多利潤的機會,而地方政府為解決失業問題,往往在勞工糾紛時,權利更偏向於用人單位,可憐的窮人,為了自己不會失業,甘願為富人創造財富,成功之道,彷彿真的變成了「剝削有功論」。

  醫療福利「產業化」

  有個現象非常奇怪,今天,在一些被我們昔日稱為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裡,他們的醫療福利實行的是半社會主義化的政策,倒是我們這個社會主義中國,卻要將人民的醫療福利,進行產業化推向市場,這種源於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將醫院變成了公司性質去追求利潤,而醫院為了創收,不得不採取企業的管理理念,廣告宣傳無所不及,醫生彷彿也成了一名產品營銷員,把病人當成了他們的客戶,於是多開藥方、以關心病人健康作為幌子,為他們提供更多額外的服務。所以,現在的情況是農民基本不去醫院看病,城市裡的人,小病不敢去醫院,白衣天使在治病救人時,居然還要收所謂「弱勢群體」的「紅包」,它幾乎成了醫生對病人履行承諾與否的潛規則,於是,窮人在要命還是要錢的痛苦中苦苦掙扎,如果「不幸」,家裡四位老人尚在,且體虛多病,窮人的經濟負擔更是雪上加霜,時間一長,便「久病無孝子」,恨不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這似乎是窮的結果,更像是窮人面臨的道德選擇。中國有句俗話:「人窮志短」,人到了赤貧,道德就會被衝破底線,連自己的養育之人都尚且這樣對待,「和諧社會又從何談起?中國有「孝為先」的傳統美德,這種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如今卻成了百姓家庭的一種負擔,也成了自己若干年後的真實寫照。

  教育改革「市場化」

  中國義務教育是9年,高中實行自費分級制,重點高中分數線基本由學校控制,且每年上調,那些不到分數線的學生,想進重點高中,必須交納數額可觀的所謂 「贊助費(擇校費)」,那些「望子成龍」不想繼續受窮的家長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是掏空家裡所有的積蓄,甚至不惜借錢。孩子到了大學後,每年是超過1,0000元學費負擔,四年下來窮人幾乎是清家蕩產,錢從哪裡來?每個家長心中都有一筆心酸的血淚往事。

我們常常說,強國靠教育,但是把教育推向市場,使原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失去了將來報效祖國的機會,而那些學業優秀的學生,大都在大學一到三年級,就急著在準備考「寄托」(GIE和托福),等待出國生造,將來能衣錦還鄉,或光祖耀宗、或替家長還債。

  我們以前都這樣認為,是國家培養了大學生,按照這個邏輯,大學生一畢業理應聽從國家的安排,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可現在是,普通大學生國家把他們推向社會,讓他們自謀職業,高才生卻一個也留不住,等他們「海歸」現實嗎?拿了人家的美圓,不「反華」算是有民族氣節的了,——這能怪「沒良心」的學生嗎?大學四年寒窗,靠的是學生家長勒緊褲帶,你國家憑什麼要他們「愛國」?所以,教改市場化,不僅使國家人才流失,阻礙了國家的科技強國戰略,也讓家長為自己下一代能夠擺脫貧困,獻出整個中年美好時光,過著含辛茹苦的日子直到老,卻未必能等到「烏鴉反哺之孝」的那一天。

  房產改革私有化

  也許中國房產商的暴利性,最能體現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特徵,隨著政府全面實行住房私有化和市場化,日靠單位分房的老百姓,一下子有了對房屋需求的自主性,也許這是國家「房改」最具人性化的一面,但是,由於中國目前的房產價格居高不下,窮人仍然無緣改善居住條件,這使得有能力購房者,不得不承受開發商和銀行的雙重壓迫。由於國家對房產商的干預不夠,政策不到位,長期以來,中國的房改處於一種畸形市場化的狀態,開發商乘機熱炒高樓,以牟取暴利,整個房產市場品牌一個比一個高,低價普通房卻無人開發,就是經濟狀況稍好一點的工薪階層,也只能靠銀行貸款購房,現金購房無異於「癡人說夢」。一般來說,買房後連本帶利償還銀行貸款的資金,有幾個方面構成,一是多年的積蓄部分,二是單位公積金部分,三是每月從工資中提取部分,這三部分向一根繩索,牢牢的套住了「還債奴隸」,夫妻雙方條件尚好的工薪階層,尚且不得不畢生省吃簡用生活,窮人就更難以說清,購房到底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還是掉入富人的陷阱。

中國的房產開發在這種虛高的熱炒中,不斷在盤剝窮人的血汗錢,而國家現在所能做的,似乎只有靠出台相關政策,來所謂健全房產市場,中國窮人這麼多,在目前的經濟條件下,他們更需要的是能夠住得起的普通住房,而不是靠畢生還債住進豪華樓盤的享受,怎麼樣才能夠找到適合被稱為「弱勢群體」居住的安樂窩,而「安得廣廈千萬間」可能是要等到改朝換代那一天啦!

  後記

  改革開放前,我們都生活在一樣窮的水平線上,應該說,我們在社會相對公平的環境下,生活得一樣的富,我們常常說,窮人和富人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現在看來,其實不夠準確,從現實的角度看,這個「相對」應該是「對立」才更為科學。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窮人就有富人,富人越富,窮人就越窮、越多,原因是富人的財富,是通過對窮人的無情剝削獲得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了「原始積累」的名詞,並向我們揭示了「原始積累」血淋淋的構成,——這是19世紀末開始的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寫照。所以,我們要那些權錢結合的一小部分富人去帶動我們這些廣大的無權無錢的「弱勢群體」共同富裕起來那是癡心妄想的白日夢!

中國泛藍聯盟
2006-01-12(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網海拾貝】誰是導致台灣兵凶戰危的最大禍源?
一個體制內人員自述中共內部亂象
林青:一個流亡者的感恩
中共罪行錄之二百零一十二:四類分子的悲慘命運(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