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新年說「年畫」

林妍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因伴隨著在過年時張掛,故稱「年畫」。

掛年畫作為傳統黃曆新年的一項習俗,在民間極為普及,每到歲末,家家戶戶掛起各種豐富多彩的年畫,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也包含祈福避邪的意願。

民間年畫歷史悠久,起源於「門神」,從東漢或更早時期就有張貼門神年畫的風俗習慣。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稱之門神」。據《山海經》記載,一次唐太宗獲病,夢中常有鬼哭之聲,以致難以入眠。大將秦瓊和尉遲恭便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護衛太宗,果然,當夜太宗安然入睡。太宗即命畫工將他們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此外,年畫的流傳也同節氣有關,古人十分重視節氣,對應一年中不同節氣的社會活動應運而生,年畫便是臘月至正月之間的節令產物。年畫還表示了人們對神的信仰及對祖先的敬意,在黃曆新年的第一天,人們會祭拜神佛和上蒼,以得到靈魂的安寧和人生的啟示,感謝神佛的保佑。

到了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民間爭相彷效,形成了其獨特風格,漸漸地便是現在的年畫了。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明清時期,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此外還有朱仙鎮木版年畫、河北武強年畫、天津東豐台木版年畫等。

年畫的題材除上述與歲時節令緊密相關外的驅邪消災、迎新納福等外,還有部份有關民間傳奇故事的年畫以及反映世俗風情的,教人勤勞善良,修養品德的年畫。多為木刻水印,線條單純,色彩鮮明,畫面熱鬧。蘇州桃花塢年畫構圖豐富,色調艷麗,裝飾性強,如《橋名陞官圖》、《鍾馗》、《十二花神圖》等;楊柳青年畫構圖豐滿,線條工整,自成一格,如《歲朝吉慶九九圖》;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格重用原色,線條粗獷而對比有力,作品有《八仙過海》;四川綿竹年畫以雕版藝術精湛著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2006年全國鐵路春運自1月14日起至2月22日止,為期40天。農曆新年是中國人回家團圓的傳統節日,過年前後往往是探親旅遊、農民工和學生等客流高峰,越近年關火車站湧現買票、候車、送行等人潮越多,成了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 農曆新年,是中國人是最重視的節慶。而「吃」,更是中國人過年的重頭戲。多樣且多量是年菜的特色,加上過年期間各式各樣的年糕、小點心、堅果、糖果等甜食點心,在過年歡樂的氣氛中,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進過多的食物。過多的熱量,很可能在這四、五天年節中,就胖了兩、三公斤呢!
  •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需要人們迎接各種機遇和挑戰。然而,緊張的學習和工作易造成了胃潰瘍和慢性腸炎。如何持久地、精力充沛地投入絕非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為此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膳食結構。順應生物鐘的運轉規律作息,進食、工作與休息時間相對穩定。食物要選擇多樣化,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薯類、豆類及其製品。這樣有助於新陳代謝,有助於各生理機能的最佳發揮。胃腸是您身心和機體的一面鏡子,健康的首要問題是要有一個結實的胃腸。值此農曆新年到來之即推出以下二款菜譜,助您的固護胃腸。
  • 【大紀元1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溫秀珍報導/攝影
    在農曆新年休兵前,SBL的球星緯來楊哲宜、達欣范耿祥、幼敏左從凱也預先在新的狗年到來前,跟所有喜愛籃球的球迷們拜早年。他們在「旺旺迎新春」活動中,難得的棄球從文拿毛筆寫春聯祝大家「學業進步」「身體健康」「成績喔叭」。
  • 中華文化自來就發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生剋之道表現在天地人間,表現在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節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該當端午節莫屬了!讓我們來輕輕揭開這道綿延幾千年的文化面紗,找找端午節俗中蘊含哪些陰陽五行的道理?
  •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嘛用呢?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
  • 歷朝歷代的中華古人對於節氣相當重視,相應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隱含養生觀念與作法,展現民俗養生的內涵。關於立夏的食補、禁忌和養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