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沒有精神自由的「和諧社會」值得追求嗎?

梁京

標籤:

【大紀元10月17日訊】讀罷中共六中全會宣佈的九大目標和任務,總的感覺是,胡錦濤新畫的餅雖然比過去更圓,但是他陳腐的治國理念並未改變。大陸的百姓也不難看到這一點,因此,九大目標和任務雖然令胡錦濤自我得意,卻不能在民眾中點燃任何激情。

憑什麼說胡錦濤陳腐的治國理念沒變呢?因為胡錦濤明確宣佈,到2020年,他也不準備考慮在中國實行憲政民主,而是要把共產黨的一黨專制堅持到底。胡錦濤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來對抗中國現代化的先驅們百年以前就明確的憲政民主,合眾共和的自由理想。雖然胡錦濤救党先於救國的決心早已昭然於世,但其執迷不悟的程度仍令關注中國未來的人倍感沉重。

在中國大陸的新形勢下,胡錦濤陳腐的治國理念,會帶來什麼樣的危害與風險呢?

大陸十多年極不平衡的高速增長,犧牲了億萬農民和勞工的福利,積累了大量的社會矛盾。與此同時,政府的財力也有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近年來,地方政府瘋狂地以土地生財,中央政府全力提高徵稅能力,財政收入更是高速增長。去年一年,大陸財政增收就達五千億人民幣,總收入突破三萬億元,今年,大陸的財政收入有可能逼近四萬億。壟斷性的國有企業利潤也高速增長。僅國家資源委員會直接控制的大型國營企業的利潤,就達到了六千多億。

對比之下,底層民眾的收入卻十分可憐。有大陸學者指出,一般市場經濟國家,勞動者工資總額占GDP的比重,普遍多在54%至65%之間,而中國大陸的工資只占GDP的12%,加上農民收入占GDP約10%,勞動者總收入不到GDP的22%。貧窮,疾病,失業和失學的壓力讓許多家庭陷入困境,每天都在製造人間悲劇。

很明顯,大陸當局如果像過去那樣,繼續把大量的政府資源用於產業投資,而置百姓的基本保障於不顧,就等於自殺。因此,現在大陸朝野上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廣泛的共識,建立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勢在必行。問題是,胡錦濤陳腐的治國理念,將會給中國大陸帶來一個什麼樣的福利制度,一個什麼樣的“和諧社會”呢?

六中全會的公報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公報用了幾百字的篇幅,重彈了胡錦濤加強共產黨執政能力的老調。在這些陳詞濫調的背後,不難看出這樣一個企圖,胡錦濤將以構建和諧社會的名義,把巨大的政府財力,繼續向一黨專制輸血,把這個垂死的專制政黨和即將建設的社會福利體系嫁接在一起,以延續共產黨的壽命。

由於共產黨政權控制了巨大的資源,這樣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福利體系不是沒有可能建成的。但是,一旦建成,就是中國人的福祉嗎?且不說共產黨官僚體系給大陸社會福利體系帶來的重負,我們都知道,在發達的公民社會,民間組織,包括宗教團體,在社會救助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個人的精神自由,在公民的互助中不斷得到營養。如果共產黨主導的社會保障系統確立了統治地位,壟斷了更多的資源,可以想像,大陸的精神自由將失去土壤,而“好死不如賴活”的人生哲學,就有機會長期地毒害中國人的精神和靈魂。難道這樣一個“和諧社會”,真值得追求嗎?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管見:必然性隱藏在偶然性之中
梁京:中央集權的困境與壟斷業的「調控風暴」
梁京:“雙順差”得不到糾正的真正原因
梁京:一場與勞工權利無關的「工會」鬧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