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100個為什麼

為什麼皇帝之妻稱為「后」?

作者:心語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47
【字號】    
   標籤: tags:

在中國古代宮廷裏,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在眾多妻妾中,皇帝的正妻稱為「皇后」,也有些古籍上簡稱為「后」;而尊稱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則尊為太皇太后。可是,為甚麼要稱皇帝之妻為「后」呢?

「后」原為君主之意。在《詩經‧商頌‧玄鳥》上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鄭玄箋曰︰「后,君也。」又《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說︰「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書經‧說命中》說︰「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這些「后」都是指君主。所以在上古時代,「后」是帝王的稱號。如大禹的兒子啓稱為「夏后氏」,還有傳說中射日的后羿。

後來,古代公卿諸侯也稱「后」。如《書經‧舜典》載有︰「覲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另《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庶尹群后,靡扶靡衛,五服崩離,宗周以隊。」因此,諸侯又稱「群后」,天子則稱為「元后」,如《書經‧泰誓上》:「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約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稱為「妃」,周朝開始則稱為「后」。如《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后。」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的后妃制度。不過,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另《漢書‧卷一‧高帝紀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還有《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序》中有︰「太祖建國,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儀,有婕妤,有容華,有美人。」

「后」是一會意字,「后」在甲骨文裏,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攏起的手,但自金文將字型成鏡像般翻轉,攏起的手移到了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說文解字》上載︰「后,繼體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后也。」因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發號施令者為女性的權威,所以「后」的意思為有權威的女性長輩。 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后」還經常被用來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領。所以,也因而引申為帝王的正妻等涵義。

在中國古代,把后妃奉為是遵循婦德儀節的楷模,她們的一切言行舉止都得符合禮教的規範,母儀天下,並制定婦禮。所以皇后在後宮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眾妃之主。如《周禮‧天宮內宰》曰︰「王后帥六宮之人。」@*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書言故事‧媒妁類》記載:「媒曰冰人。」由此可知,古人把媒人又叫做「冰人」。但為甚麼叫「冰人」呢?要瞭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先說說古代士子娶妻的時間問題。
  • 在形容男女之間關係很親密時,人們常常會用「卿卿我我」,而往往有時也會把「卿卿」作為夫妻之間親昵的稱呼。那為甚麼夫妻之間的愛稱用「卿卿」呢?
  • 象棋是一種鬥智有趣且老少咸宜的活動。兩人相對而坐,面對「楚河漢界」盡情的調兵遣將廝殺一番,這對棋迷來說可真是其樂無窮。但是,為甚麼棋盤上黑紅棋雙方的分界點要用「楚河」、「漢界」分呢?
  • 中國早期的傳統婚禮習俗中,我們常會看到新娘帶著大箱小箱的嫁妝,這些嫁妝不僅代表女家的身份,也是財富的象徵。通常嫁妝裏除了較珍貴的首飾外,主要都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比如嫁被裏放滿了花生、豆子、紅棗、柏子……等東西,為甚麼要放這些東西呢?
  • 我國婚嫁習俗中,男女訂婚或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財物就叫作聘禮,也稱彩禮、聘財、財禮。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禮稱為「花紅」,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又《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紅羊酒鼓樂,送到他家。」但是,彩禮為甚麼又稱花紅呢?
  • 常見人們家有婚嫁喜慶時,總喜歡在門窗上、房間內、嫁妝上貼個大紅「囍」字,並且也漸漸成為佈置婚禮的標幟。不過,為甚麼結婚時要貼「囍」字呢?
  • 我們知道是凡出版機構支付給作者的報酬,便稱為「稿費」或「稿酬」。當然,支付的種類除了文章外,還有攝影、繪畫等作品都是。其實,文人為人作詩文書畫而獲取酬勞,古代早就有了,但古代不叫稿費而叫作「潤筆」或「潤資」。如《幼學瓊林˙卷四˙文事類》:「以物求文,謂之潤筆之資。」那麼,為甚麼古代要稱稿費為「潤筆」呢?
  • 在古書典籍中有時我們會看到,文筆極佳的人代人寫文章,就被稱為代人「捉刀」。
  • 在古裝電影、電視劇或文藝作品中,我們常看到臣民在拜見皇帝時,都尊稱其為「陛下」。
  • 當別人詢問我們一件錯綜複雜而無法立即說清的事情時,往往我們都會說︰「這件事情真要說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所以你就別再追問了。」那麼,為甚麼俗話要說「三天三夜說不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