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font print 人氣: 380
【字號】    
   標籤: tags: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音:俊)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於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音:永)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音:處)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求木之長者:求樹木長的高大。
浚:疏通。
德義:德:指對百姓施恩;義:指為百姓謀福利;德義合指仁政。
神器:帝位。
域中:天下。
極天之峻:峻:高;此句形容高與天齊。
無疆:無窮。
休:美善。
元首:指人君。
景命:大命。
殷憂:深憂。
克終者蓋寡:很多帝王能夠有好的開始,卻很少能有善終。
胡越:胡地在北方,越地在南方,用以比喻疏遠。
行路:謂行路之人,互不相識。
董:督促。
震:恐嚇。
苟免:人民對上苟且應付。
貌恭:人民對上外表恭順。
惟人:人:指人民,因避李世民,故改用人。
載舟覆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用水、舟比喻民與君。
奔車朽索:用腐朽的繩索駕馭奔馳的車,此句形容危險至極。
謙沖自牧:謙沖:謙虛;牧:養,此句意為以謙虛自養其德。
江海而下百川:江海較百川低下,故百川匯流入於江海而成其大。
盤遊:盤桓遊樂。盤:通「般」,樂也。
三驅:古時天子打獵,一年以三次為限;或說打獵時包三面,網開一片,以示好生之德。
壅蔽:阻塞不通,上下隔閡。
黜惡:斥逐壞人。
九德:此處仍指「十思」,因上下對偶,避免重字,改用「九德」。
爭馳:爭相效命。
豫遊:豫亦遊也。
松喬之壽:松喬:指古時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後用為祝壽之詞。
鳴琴垂拱:鳴琴:鼓琴;垂拱:垂衣拱袖,此皆喻無為而治。
不言而化:不用說話,教化即能大行。
代下司職:代替部屬管理各種事務。
役聰明之耳目:役使自己的聰明耳目。
無為之大道:此指為君之道。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使民自化而治。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臣亮言:先帝(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 植白: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音:紅)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軒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讚其文。夫鍾期不失聽,于今稱之。吾亦不能忘嘆者,畏後世之嗤余也。
  • 臣密言:臣以險釁(音:信),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音: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音: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音:瓊)獨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音:入);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音:系)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遲頓首,陳將軍足下:無恙,幸甚幸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