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億美元外匯儲備誰之所有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劉圓綜合報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報告, 9月底外匯儲備為9879億美元,即將突破一萬億美元。持有如此高額的外匯儲備是喜是憂,應該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成為中外人士關注的話題。

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定義,外匯儲備是指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比如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可用於對外支付的可自由兌換的國外貨幣,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硬通貨。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調節國際收支平衡和穩定匯率。

外匯儲備是誰的錢

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是國際收支順差不斷增加的結果。由於中國實行強制性結匯制度,因此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同時,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發行也在同步擴大。例如,一個企業出口了1億美元的商品,創匯1億美元,這1億美元到了中國就被中央銀行約按1:8的匯率,用8億人民幣把這1億美元購回,出口企業得到8億人民幣,同時,外匯儲備增加1億美元。

也就是說,外匯儲備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對外金融債權, 但它又是中央銀行對人民幣持有人的負債。中信集團董事蔡重直曾描述,人民幣持有者的中國公民是國家外匯儲備的債權人,是國家外匯儲備的購買者和承受者。外匯儲備既不是國家財政的錢,也不是中央銀行的錢。

高額外匯儲備帶有一定風險

通常,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量在遇到危機時如果能夠支付3到6個月的進口額,並償還一年內到期的所有外債就足夠了。《證券時報》援引中國著名經濟學者肖灼基的話說,根據國際慣例,中國需要的外匯儲備是2100億美元,加上其他需要,中國需要的外匯儲備不應該超過2500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最近發表題為《億萬外儲:靈丹還是毒藥?》的文章指出,巨額外匯儲備,確定犧牲了中國國民的部分福利,而且增加了政府管理這些資金的匯率風險。

外匯儲備表示的是對外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高額的外匯儲備就會造成資源浪費。如果中國不持有巨額外匯儲備,而是允許出口的外匯收入留在企業,用來進口商品,那就將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

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巴菲爾德認為,中國外匯儲備達到一兆美元是中國錯誤的國內政策所導致。中共政府一方面在試圖給經濟降溫,另一方面卻控制著匯率,坐視外貿順差的膨脹和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擴大了貨幣基礎(基礎貨幣通過乘數效應會成倍的增大貨幣供應量,形成通脹壓力)。但目前中國官方沒有能力實現完全對沖,過度投資的問題依然在發展,對經濟的傷害還在繼續。

不能用於對內投資

《經濟觀察報》近日一篇報導指出,目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下,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應該向減少人民幣流動性,降低央行向民間「還債」風險的方向改進。

報導還指出,外匯儲備不論向什麼領域投資,一定是對外投資,或者購買國外的設備再賣給國內企業,而不能是對內投資。對內投資意味著重復貨幣發行,造成人民幣在國內變相貶值,等於是侵蝕老百姓的購買力。

2004年和05年,中共國務院一共動用了大約1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向國有銀行注資,其合法性和利弊引起巨大爭議。

中信集團董事蔡重直認為,動用外匯儲備註資銀行涉及到非常大的問題。第一是法律程序問題,因為動用國家外匯儲備是關係到每一個人民幣持有者的公民權利和利益的大事。第二個問題,注資1000億美元,相當於央行再次投放8000多億人民幣。即對於同樣金額的美元儲備等量發行兩次人民幣,就造成了人民幣變相貶值,會引發或加快銀行危機向貨幣危機轉化。

中共官員做了許多解釋,但是都迴避了公用資源應用於特殊利益群體這樣大的是非問題,而且為了給這次注資提供法理上的根據,竟不惜修改國際通行的,也被中國業界普遍接受的國家外匯儲備定義,將國家外匯儲備的功能是穩定匯率改為了「穩定整個金融體系」。

業內人士說,這不僅是欺負人民不懂專業,而且作為業內人士都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趨白熱緊縮政策現端倪?
香港外匯儲備增至1274億美元  排行世界第八
港府公佈7月底最新外匯儲備額
俄羅斯:外匯儲備大國面臨新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