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讓中國百姓承受更多的風險

標籤:

【大紀元12月10日訊】(希望之聲記者蔡紅 齊月報導)根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中國從12月11日起對外國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這是兌現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開放金融市場的承諾採取的步驟。對於中國金融體系是否能應對這衝擊頗令外界關對此,記者蔡紅採訪了著名政治經濟評論家伍凡先生和美國泛美投資集團副總裁,評論人士草庵居士。草庵居士表示,不要把阻擋別人進入作為一個要點, 更主要的是如何解決自身銀行的問題, 讓它更有競爭力, 讓百姓更加信任它們。連接收聽

對外國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中共推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規定外資金融機構必須在中國註冊為法人銀行,才可以成為中國大陸認可的金融機構。註冊成法人銀行的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並且其總行必須擁有最少100億美元總資產。

選擇不在中國註冊的外資銀行將繼續等同外資銀行分行,限制要比在中國註冊的法人銀行大很多。以存款業務為例,只可以接受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存款。

伍凡認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完全是為了加強對外國銀行的管理,中共不能違背WTO的規定,到十二月底要全部開放。要滿足這一規則的要求,它制定了中國的法律來約束外國銀行在中國的發展。總的目標就不讓你發展,發展的慢一點,或則發展的範圍小一點。這是它總的目標。它為什麼要這樣呢?它害怕中國老百姓手上的資金到外國銀行手上去。它的全名叫《中國銀行對外資銀行的管理方法》。它總的目標就是說讓外國的銀行進來的速度慢一點,範圍小一點,吸收中國老百姓的資金少一點,慢一點。這是它總的目標,他不這樣做的話,外國銀行大批進來,中國老百姓手上就會把資金轉移到外國銀行去,對中共政權是非常非常不利的。

草庵居士表示,中國在進入WTO之前,全面解禁之前,中國政府採取了大量措施,挽救中國銀行。比如說他們採取了用幾萬億人民幣解決虧損的問題、解決壞賬的問題,同時想辦法把銀行的資本出讓,由外資銀行介入。同時有一些銀行在海外上市。但是這些措施對總體中國的銀行來說有所改善,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首先是因為中國的體制跟銀行的管理制度,法律體系都沒有整體的變化,所以在中國金融界來說,尤其是銀行仍然面臨倒閉的問題,壞賬還是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既然面臨外資銀行根據WTO要求,要進入中國,就要遇到很多海外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經營的問題,同時也會衝擊中國銀行本土銀行的經營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不能撕毀WTO協議,它只能在技術上採取些措施來阻擋海外銀行,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就出台了《外資銀行管理條例》。

中國銀監會主席助理王兆星否認當局用條例限制外資在當地開展業務。他說:「審慎監管和國際通行做法的角度,我認為,這不是一種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對外資銀行分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便利和優惠。」

伍凡分析說道,中共政權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例如美國銀行,它的分行在全世界都有,存到分行的錢跟總行是有關係的,有聯繫的,總行可以支持它的分行。中國把這關係切斷了。首先你要來我這裡成立法人獨資銀行,有兩個條件:第一個,你的母行要有100億美金以上的資產。第二條,你要拿10億人民幣也就是1.25億美金來成立一個獨立分行。你這個獨立分行所有的賬戶是要獨立計算。跟你母行完全分開。如果你的獨立法人銀行賠款了,你母行不能支持的。這樣就比一個獨立的銀行力量就變小了,你不是大財團來了。在這種狀況下,它允許你去吸收個人的資產,低於一百萬的,五千、一萬、十萬都可以。

草庵居士在談到主要的兩點管理條例時說道,這兩點實際上是技術性的阻擋,這種阻擋防止了中國的銀行受到海外銀行的衝擊。但是從這兩點來看,首先第一條,關於要求外國銀行不能在中國開設分行,而要設立獨立的法人機構情況,其實我們可以看到,表面上中國政府是為了防止外資銀行在中國不承擔責任不講信用,怕有風險,要它獨立的承擔責任。但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巴塞爾協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百分之八到十二之間,也就是說外資銀行拿到十億人民幣的註冊資本,但是他的經營總額可能會達到一百億左右,一旦外資銀行出現風險的時候,它的資本也是不夠用的。根本沒辦法解決問題。如果說外資銀行直接在中國設立分行的時候,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外資銀行就有責任承擔全部的責任了。而不是獨立有限的責任了。在這點上看,中國政府規定這條的措施,表面上看是為了百姓好,實際是坑害了百姓。讓中國百姓承受了更多的風險。

按照條例,外資銀行和中國大陸的銀行一樣,需要遵守貸款與存款比例的限制。在中國註冊的外國銀行必須在2011年12月以前使銀行總貸款額保持在存款額的75%以下。

伍凡認為,你不能把別人儲進來的錢百分之百全部貸出去,不可以。可是現在很多銀行,根本超過這個數量,我只要有資本,你只要有生意可做,我可以大量的貸給你。貸給你我就賺錢嘛。可是他設了這麼一條,百分之七十五的貸成比。貸出去的錢不能超過你存款的百分之七十五。這樣就限制了你銀行的業務。這個做法是在他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達到這個目標。可是現在在中國大陸的外資分行,他們的貸款比,已經幾乎超過了百分之一百五十。一點五。貸出去的錢是存款前的一百五十倍。它的目標就是加快你的貸款錢,賺你的錢。可是現在他就設這麼一條,限制你。不讓你做大。它又不違背WTO的規矩。

草庵居士表示,在中國目前法律制度和司法體系沒有完全建立保證的情況下,搞這種虛假的所謂獨立機構,百姓在虧損的時候根本就沒辦法求得賠償。所以在這點上,中國政府提出外資管理條例,要求外資建立獨立機構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它只是阻擋了海外銀行因為資本的問題而在中國減緩開設分行的進度,讓中國的本土銀行有一個緩衝的時間,從第二點來說,要求中國的客戶要有一百萬以上的儲蓄值才能到外國銀行接收。這一點它也是想阻擋中國百姓不要把錢從國有銀行拿出來轉移到外資銀行去。它這種目的就是防止大量的儲蓄從國有銀行抽走導致國有銀行的倒閉。但是有個問題,因為銀行的儲蓄是流動性的,我今天拿了一百萬到你外資銀行取開戶了,但是你外資銀行是不能限制我永遠要把一百萬元錢留在那裡。我可以明天需要急用錢的時候,所以這個賬戶一定要保留的,這個出現一些漏洞,現在中國政府在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又沒有規定這種方法。所以我就覺得中國政府制定政策的人是一個非常愚蠢的一個人。因為法律上要銀行保證居民儲蓄的自由流動性,你不能限制人家。但是你如果說我開了一百萬我就保證一百萬或者我第三天我又存了一百萬,變成一百零一萬了。到第四天我又把一百萬取出來,又剩一萬了。這個錢是要流動的,銀行是不是要每天撤銷這個賬戶然後再建立一個賬戶?這就沒有一個說法。實際上第二條在中國政府的外資管理條例上是根本行不通的。所以中國政府面對政權,它只是想限制,但實際上這兩條起的作用都沒有好的作用。這會增加投機性,增加風險性,而不會對中國整體的銀行業有所改善。所以他們再這方面阻止外商銀行的技巧上還是不是很成熟的做法。

由於註冊成法人銀行的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對於中小外資銀行來說,就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由於業務規模較小,難以滿足如此高的資本金要求;另一方面,如果不實現本地註冊,就無法享受到WTO開放後帶來的實際利益。

伍凡進一步指出,單項個人貸款不能貸出去銀行資產的百分之十。總的一句話來講,設了幾個條款,使你第一,不是資產非常大的銀行不敢進來,第二,就是資產很大的,進來以後,我發現在賺錢達不到很大的目標,他也不想進來了。就有這麼一種潛在的心理的壓力狀態在裡頭。共產黨它用這個辦法來限制外資銀行進來。這樣做共產黨它要保護它的銀行,不讓外國人侵佔。從共產黨統治以及壟斷金融的角度來講,似乎符合它的利益。可是我相信外商還會給他採取各種手段慢慢磨。慢慢磨,慢慢擴大。外商最終還是要進來的,能進來多少現在很難預料。進來的速度多快也很難預料。我相信一些很大的銀行一定會進來。就是你定了這個規矩,他還要給你討價還價,給你磨,他會要進來。不管怎麼講共產黨這次設了幾道防線?這是一個很大的防線,把它設定起來了。

草庵居士表示,《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出台之後,是否對外資銀行有衝擊?當然有衝擊。很多外資銀行會感到成本增加。首先它要求設立在本土單獨註冊的獨立的一個機構的時候,可能要拿出十億人民幣來註冊。這種在中國大陸成本增加當然會消減整個在中國大陸開設分行的進度,但是你要知道國有銀行在阻擋,延緩外資銀行進入的情況下,它未必就能夠在現行制度下有所改善。因為中國要求WTO已經將近十年了,一直在吵吵嚷嚷在進入,即使簽訂合約已經三四年了,在這三四年,中國大陸的國有銀行並沒有從本質上改善,而完全是修修補補,甚至是從中央財政來拿錢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根本問題。所以在這種政策下,只能說中國實行外資銀行管理辦法起到一些延緩作用。但是根本是挽救不了中國國有銀行的根本的問題,中國政府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應該考慮一點:不要把阻擋別人進入作為一個要點, 更主要的是如何解決自己本身銀行的問題, 讓它更有競爭力, 讓百姓更加信任它們.

一位外資銀行代表處的官員就表示,作為外資銀行分行,只能吸收『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存款業務』規定,很難吸收到多少存款。

伍凡認為,中共主要是要限制手上有五萬、十萬、二十萬、一百萬以下的民眾,把錢存到外國銀行去。這是更大量的,它要防止住,這有一個心理狀態。老百姓不相信你這個中國人民銀行。我相信外國的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我相信那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狀態。那麼現在他現在把這個堵死,堵得很緊,那麼他不是明文規定讓中國老百姓不可以存,而是搞得外國銀行不想去做。它用這樣的方法來設得你這個範圍很小,銀行地盤很小。但是我想這個是雙方在鬥智拉,這種局面不會維持很久,不會永遠長久這樣的拉。不可能。我想雙方都在斗拉。這個局面可能還會變化,至於怎麼變,這個還很難預。它先放了這一步棋,看看你外國人怎麼反映啦。表面上看海外銀行已經進去了,實際上做法有裡邊的限制,你會有感受。

根據《條例》外國銀行如果要在中國2萬億元私人存款的龐大市場裡分得一杯羹,就必須在當地註冊並遵守管制當地銀行的條例。

金融學者認為,中國希望在銀行監管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謹慎地開放依然脆弱的金融市場。

金融專家普遍認為,全面開放銀行市場會對中國的銀行業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國銀行將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
中國新規 外資銀行須註冊
為銀行業登陸排除障礙 台陸委會籲中協商
中國銀行自由化之路還很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