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評論:台灣人民以選舉證明了民主可茁壯

【大紀元12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一日專電)亞洲華爾街日報主筆戴納.懷特(Dana W. White )評論台灣的北高市長選舉結果,她指出,即使在共黨中國的陰影之下,台灣人民在週六的選舉投票證明了民主可茁壯。

懷特在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指出,台灣的人民在北高市長選舉中展示出他們能容忍執政黨的瑕疵。她認為週六選舉結果顯示台灣的民主愈來愈成熟。

評論指出,北高市長選舉被視為對陳水扁總統執政滿意度的全民複決。在高雄市,民進黨的候選人陳菊以百分之四十九點四的得票率險勝。以往民進黨的候選人都能以相當大的差距獲勝,這次陳菊贏的如此艱險,顯示一些傳統上支持民進黨的選民也藉著週六的選票表達他們的抗議。

在台北市長選舉方面,民進黨候選人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與陳總統保持距離。國民黨的候選人郝龍斌以百分之五十四的得票率勝選。謝長廷能獲得百分之四十一的選票讓他足以在二零零八年總統大選成為民進黨候選人有力的競爭者。

評論指出,民進黨與國民黨都在積極的重新塑造形象,而且就台灣與其強鄰中國的關係重新定位。

懷特指出,副總統呂秀蓮上週六接見包括懷特在內的記者時表示,「我們並沒有推動獨立。我們本來就是獨立的。」呂副總統強調要放眼於未來。這樣的信息其實在許多台灣的選民之間,尤其是將中國大陸視為可發展的機會的年輕的一代,會有回響。目前在中國大陸居住的台灣人估計已有百萬,台灣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來源,投資累計總額至去年估計就有一千億美元。

懷特也指出,台海兩岸的兩個中國有相同的語言、文化和歷史,但是他們的價值觀卻不同。台灣的人民享有的民主自由對中國大陸人民而言僅能夢想。

她認為,即使在陳總統身邊的人弊案纏身的情況下,台灣的人民能接受民進黨台灣優先的政治綱領,其實不足為奇。不過,台灣的政治並不是在真空管裡操作,不能自外於國際環境。中國的政治及經濟勢力持續擴張,台灣也被迫在國際空間不斷萎縮的情況下生存。

週六的選舉結果並不能改變台灣的國際處境,但是,民進黨在高雄市的勝選及國民黨在台北市的獲勝顯示台灣的政治前景仍在不斷的演變。

懷特指出,過去五十年台灣成功的在中國的威脅及西方的連繫與影響尋求難穩定的定位。台灣的人民在上週六證明了,即使在共黨中國的陰影下,民主可茁壯。未來國民黨及民進黨的轉化將如何保持這項記錄,值得觀察。

相關新聞
北高選舉落幕  法人:台股回歸基本面
日媒:北高選舉朝野平手  謝長廷善戰受矚目
外電:中共承認社會動亂增加動搖其統治
外電評論:央視的《大國崛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