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金援外交 國內外同受害

標籤:

【大紀元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宏睿、郭秋怡綜合編譯)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提出數據表示中國已成為新一波非洲債務背後的主要債權人,對於此現象,金融時報及亞洲新聞(AsiaNews)近期的報導均指出,這是因為中共為拓展外交而將大筆的資金貸予非洲企業以取得中國經濟發展所需的龐大資源所致。

中共新債權的崛起
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資料均顯示出,2004年中共借給非洲國家的資金高達5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10年前的2倍,並已勝過科威特(Kuwait)、巴西(Brazil)、印度(India)、南韓(South Korea)、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成為全球六大新興債權國之冠。

據世界銀行表示,中共今年已承諾提供81億美元的資金予奈及利亞(Nigeria)、安哥拉(Angola)、莫桑比克(Mozambique),以換取這些國家同意中國開採或投資其國內的油田及礦產。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DB)執行長陳元(Chen Yuan)也證實國有能源與礦產公司前進非洲等開發中國家的大量資金都來自該行,這一大筆資金早已匯入非洲進行投資。

然而,近年來英、美等主要工業國家紛紛推動取消窮國債務的計畫,且各界專家也一再呼籲減輕第三世界貧窮國家的債務負擔,所以,國際貨幣基金的一名主管Adnan Mazarei表示,應該防止像中國這類的國家在非洲國家「繼續增加債權」。

不過,兩大國際組織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即使對中共進行監控,因其中有許多的權務都已轉變為非傳統的財務借貸,如隱藏不顯或明確的各種抵押借款、外匯契約、費用名目等,將衝擊到債務計算的數額。所以,中共創造的新非洲債務可能超出外界的認知,而且亦難以確實掌控的借貸數額的攀升。

反世界潮流的新債權
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副執行長亞當斯(James Adams)表示,鑒於中國正積極在非洲尋求能源與物資供應源以支應其內部的經濟成長,所以他們已提議與中國合作援助非洲以擴大瞭解中國在非洲的活動。不過亞當斯表示,中國仍絕口不提到底對非洲國家與其它開發中國家政府經援了多少。

世界銀行執行長沃夫維茲(Paul Wolfowitz)表示,該行希望對落後國家金援都必須以經濟改革等為條件,以使資金真正對這些國家的整體發展有所助益,不過,中國對非洲國家的貸款造成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已違反了世界潮流,不但不利這些國家的經濟及金融秩序,更使當地政府失去解決貪腐及債務的壓力。

尤其,中國援助非洲以換取石油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已破壞了世銀幾年來試圖以援助換取落後國家對人權和環境維護的美意。歐洲投資銀行(EIB)總裁梅斯塔特(Philippe Maystadt)指出,該行和其它跨國銀行在亞洲和非洲的計畫都因中共的「不人道貸款援助」而遭到挫敗。

由於中國此舉已將主要工業國家過去幾年取消非洲國家債務及確保援助花費流向的美意都破壞了,所以,現在許多富國的國際援助或開發部門都非常關切中國在非洲的舉動。

中共打腫臉充胖子的金援外交
雖然,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但其實,就其國民每人平均收入而言,中國還算是一個窮國,不過如此高額的款項並未用來造福自己的國民,而用在援助其他國家,實在另人匪夷所思。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遭受地震、颱風、水、旱災或戰爭等天災人禍時,一個政權應該首先要考慮到的是,本國的建設和人民的生活,行有餘力再克盡國際義務。不過,中共卻無視人民利益,為其一人一黨之私利,耗費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只為收買討好外國政客。

中國寧可勒緊褲袋,援助外國人,量中華之物力,結窮國之歡心。這是當時毛澤東的基本外交路線。當中國人民成百萬上千萬餓死之際,毛澤東和中共曾將中國的大量人力物力,金錢物質拿去支援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坦桑尼亞,尚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即使到了今天,中共領導人還是不遺餘力揮霍中國人民的血汗,所以,到頭來除了特權利益集團的不當暴利外,對中國廣大的老百姓而言,中國經濟成長的果實仍是看的到、吃不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為什麼中共放棄非洲國家100億美元債務?
中共重金收買非洲元首  台外交處境艱難
傳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王光亞將接任外交部長
李鼎:警惕黨文化給西方社會帶來禍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