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111)

為什麼中共放棄非洲國家100億美元債務?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2月8日訊】

在線觀看 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在11月上旬,中共政權主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高峰園桌會議,宣佈中共政權要放棄非洲國家對中國欠的100億美元債務。這是近年來中共政權對非洲國家最大的一次外交活動。我們今天來討論這個會議的內容,分析中共政權這個外交活動的目的。

草庵: 這次中共政權給非洲國很大的禮物,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據新華社報導資料,中共政權對非洲國家8項援非措施:

1. 免除負債:中共政權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所有非洲重債窮國和不發達國家,截止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總計約100億美元;
2. 擴大金援: 擴大對非洲援助規模,到2009年,中國對非洲國家援助的規模比2006年增加一倍;
3. 優惠貸款: 今後3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3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20億美元的優惠出口買方信貸;
4. 人才交流: 為非洲各國培訓15,000名各類人才,中國向非洲國家派遣農業技術專家;
5. 開放市場: 零關稅商品擴大到440多個;
6. 支持雙邊貿易: 中國在非洲建立3-5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
7. 支援非洲一體化: 中國援助建設非洲聯盟會議中心;
8. 鼓勵中國企業赴非洲投資: 設立中非發展基金50億美元。

除了上面支援非洲8項措施之外,在此論壇會議之外,還召開了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12家中方企業及單位與非洲國家的政府和企業簽署16項合作協議,價值達19億美元。協議涉及天然資源、基礎建設、科技及通訊等項目。可見,中共政權是花大筆金錢在佔領非洲市場。

伍凡:事實上,中共政權免除非洲國家對中國的債務己不是第一次了。2003年在埃塞俄比亞訪問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同意免除非洲31國的12.7億美元的債務(約百億人民幣)。時過3年,又用老辦法來處理非洲外交事務,對所有建交的非洲重債窮國和不發達國家免除100億美元的債務。免除債務在3年內增加8倍,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中共政權為什麼要這樣不愛惜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白白的送給像蘇丹這種獨裁專制的國家?是非洲國家乘機敲搾,還是中共要收買非洲國家,以達到中共政權的目的?

草庵:我看這兩種因素都存在。在毛澤東時代,中共政權為了把中華民國擠出聯合國,需要在聯合國內拉攏和爭取非洲新獨立國家的支持。因此,在上個世紀50-70年代,中共政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不計代價的援助非洲國家。而非洲國也看準中共政權的弱點,有求於他們,故長期不斷的在經濟上索求中共政權。你看,近年來從多次的免除債務這一點來看,非洲國家仍乘機對中共政權在經濟和資金上不斷索求,他們還是老辦法,可以稱謂「各取所需」。中共政權用免除100億美元的債務為手段打開市場和進入資源領域。

伍凡:過去的50年,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先看非洲,非洲目前有56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將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人口 74,800萬。占世界人口總數12.9%,僅次於亞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長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近年來非洲內戰和艾慈病不斷,難民和死亡人口急劇增加。

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後。採礦業和輕工業是非洲工業的主要部門。黃金、金剛石、鐵、錳、磷灰石、鋁土礦、銅、鈾、錫、石油等的產量都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

非洲已探明的礦物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石油、天然氣蘊藏豐富;鐵、錳、鉻、鈷、鎳、釩、銅、鉛、鋅、錫、磷酸鹽等儲量很大;黃金、金剛石久負盛名;鈾礦脈的相繼被發現,引起世人矚目。許多礦物的儲量位居世界的前列。

雖然非洲資源豐富,但絕大多數國家很窮,沒有資金。而不少政府貪污嚴重,工作效率很低。故西方國家政府和企業對非洲投資非常勤慎小心。

草庵:你剛第講的是非洲近況,我們來看看中國近況。中國改革開放近30年,大力推動發展經濟,GDP每年高額增長,但這種經濟增長模式是依賴高額資源投入、高額資金投入和大量低層次勞動力密集型經濟模式。過去中國人講「地大物博」,經過中共政權近60年的無節制的消耗消費,對生態大範圍的破壞,對資源是驚奪性開採,造成中國大規模地水和石油資源短缺,空氣嚴重污染。現在中國的GDP產量約佔全球GDP總產量的5%,卻消耗全球鋼產量30%,水泥產量40%。 2005年中國的煤年產量己達22億噸,但仍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能源產量供不應求的根本原是使用效率低,浪費太大。

中國創造每一美元國民生產毛額的能源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日本的7倍,比巴西及印尼的能源使用效率還低。 中國的鋼鐵廠單位產品耗煤量是日本或韓國的兩倍。只有5%的民用燃煤裝置符合國家最低節能標準。能源的浪費導致石油進口增加,從而對全球油價產生深遠影響。

為了維持中國高資源、高能源的生產模式,中國只有向外尋找資源和市場。

伍凡:現在我們回過來討論為什麼中共政權把目標放在非洲。一則非洲有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資源,可供中國發展經濟消耗;二則非洲國家窮,專制貪污的政府多,容易用金錢開路,收買到資源開採權;三則中共政權與非洲國家有長期建交歷史,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雙方有求於對方。

中國在非洲的主要戰略是,第一,獲取能源和礦產;第二,獲取中國商品市場;第三,與更多的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以孤立台灣。

中國在尼日利亞、加蓬、安哥拉等非洲石油出口國投資修建煉油廠,高速公路項。2006年1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22.7億美元購買了尼日利亞海上油田 45%的股份,並承諾再投資22.5億美元進行油田開發。今年四月獲得了4個油田的開採許可證,但代價是承諾對尼日利亞的石油和基礎設施項目投資40億美元。

中國目前的原油進口的將近1/3都是來自非洲,而安哥拉則是今年前4個月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中國第2大石油供應國。中國每天從國外進口石油多達3百20萬桶,一年要進口11億桶石油??比6年前提高了4倍。

草庵:中共政權在北京舉辦《中非合作論壇》,48個國家首腦、總理、代表團長湧擠北京,另有5個與台灣建交的國家代表也到場。這個外交大動作引起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關注。

中國對非洲的戰略構想是什麼呢?中國公司能在非洲獲得商業成功嗎?中國在非洲的能源和礦產開發領域的投資對非洲有什麼影響呢?中國在非洲影響力的增加對美國和歐盟試圖在非洲大陸推動民主和人權的努力意味著什麼呢?

伍凡:美國學者們的問題是很嚴重的。中共政權在非洲的戰略是其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戰略向國外擴散和延伸,首先是利用非洲能源和資源來維持中國的經濟模式,這是中共維持其統治的物質基礎。但中共發展經濟是以掠奪資源為手段的。中國己開始在非洲建立企業和工廠,其經濟模式也向向非洲轉移,這是和非洲國家的政治狀況有關,只有在民主和人權不發達的地區才能接受中共的經濟模式。中共政權的環保和勞工政策使得其在非洲的投資工程為當地的環境和勞工條件帶來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中共政權在非洲的商業能成功嗎?我們可以看看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已有20年,我們看不到有幾個成功的公司,關鍵是中共政權商業文化、法律背景和企業宗旨與西方相差很大。所以可以預料,中共的商業不可能在非洲與國際市場競爭成功。

草庵:美國希望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成為負責任的大國。但中共政權在非洲所作所為正好是走向反面。例如,中國向蘇丹政府提供武器,實行了在達佛的屠殺;北京向津巴布韋的穆加貝政府提供資金,以及用廉價物品充斥非洲市場從而導致許多非洲國家的紡織廠倒閉,工人失業。

中共政權向非洲國家提供貸款不會附帶人權條件,以獲取石油和其它資源為主。在非洲以及其他地區,中共政權顯示願意擁抱那些危險的和令人厭惡的政權,以便獲取能源和其他利益。例如伊朗和蘇丹是兩個支持恐怖主義的無賴政權,但中國卻與他們發展了親密的關係。中國的商業貸款正在增加非洲一些國家的債務,而這些國家最近才被發達國家免除債務。中國已經成為非洲一些國家獲得高利息貸款的主要國家。

伍凡:從全球範圍的民主和人權發展角度來分析,美國和歐盟是在中東和非洲推動民主,例如美國成功的在南非推動民主,在埃及和沙烏地阿垃巴緩慢的推動民主。而中共政權投資非洲,完全不顧及非洲的人權和民主,必將延遲民主和人權在非洲擴廣。可以預想,非洲將是民主人權和專制獨裁全面較量的大午台。中共政權從長期戰略角度出度,拉住一批非洲專制獨裁者,以能源和資源供應者幫助維持中共政權在大陸的統治。這正是美國智庫關注的重點。

草庵:這次《中非合作論壇》還有一個密秘交易。胡錦濤對48個非洲國家領導人遊說,要求他們在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選舉中,投票支持香港前衛生署署長陳馮富珍。選舉結果表明,中共花大錢收買非洲國家對抗國際民主社會又一例證。還有一個見不得人的手段是用經濟金融手段挖台灣的外角牆角,想把台灣在非洲的幾個外交國拉向北京。

伍凡:中共政權在《中非合作論壇》之後與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達成一項和平利用核能源的合作協議,中共政權在非洲國家發展核技術也插上一腳。過去中共支持巴基斯坦發展核彈和飛彈,現在又支持非洲大國埃及發展核技術,其戰略目標是要在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中形成影響勢力對抗美國和歐盟。但是,僅管中共政權在國際午台上到處插手,以求形成國際影響力,但中共本身在急劇走向敗落,其國際影響力終將像前蘇聯寵大社會帝國主義一樣,一夜之間瓦解,「花落東流」,一去不復返。

草庵: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中共政權的腐敗在中國大地必敗無疑,在國際午台上也必敗無疑。今天時間到了,謝謝收看《獨立評論》。再見。

伍凡:再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泛藍聯盟成員參選人大代表的意義
專家評中共對泰國政變的評論
專家剖析七千億黑錢在中國如何「洗白」
專家評從陳良宇下台看中共未來走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