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上游怪現象:水電越開發百姓越窮

標籤: ,

【大紀元2月16日訊】黃河上游梯級水電開發地區出現一種怪現象: “守著水庫沒水吃,守著電站不敢用電﹔電站越建越多、群眾越遷越窮”。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共中央黨校課題組日前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黃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電開發不但沒有富了當地群眾,反而加深了當地貧困。甚至有些群眾說,“電站越建越多,我們越遷越窮,越看越沒有盼頭。”

據課題組負責人周天勇說,青海東部黃河河谷水電開發的流域面積2萬平方公裡,人口達106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5,原本以為河谷的水電開發會促進當地的發展,但是,多年開發的結果非常令人失望。

據調查組的實地調查,在青海黃河河谷龍羊峽以下共計劃修建大小梯級電站13座,裝機容量1172萬千瓦,總投資預計為500億人民幣。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水電站已經征用耕地1.42萬畝,還有林地、草場、果園、宅基地等,涉及的各族農牧民8800人。今年水庫水位上漲后,庫邊許多農牧民,又進行二次搬遷,國家補償很少,農牧民損失很大,越搬越窮。

周天勇說,雖然已經進行了近28年的水電開發,黃河河谷地帶農民整體收入水平仍很低。2004年黃河河谷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772元,比全省低232.5元,比全國低1164.3元﹔黃河河谷海東地區段城市化水平大約為20%,比全省低18.5個百分點左右,比全國低22 個百分點。

貧困人口多,貧窮程度深。目前,黃河流域貧困人口達29.7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22%,其中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達11.4萬人,佔本地貧困人口的38%。黃河兩岸農區十年九旱,畝產很低﹔許多少數民族農民家庭,因學致貧、因病致貧,陷入極度貧困。

周天勇稱,當地各民族群眾的“三望三嘆”對水電開發表達了失望和不滿情緒。

一是望水興嘆,守著黃河和水庫,吃窖水,買高價水吃﹔相當面積的可灌溉農田因提灌成本太高和電價上漲,得不到灌溉,土地撂荒面積較大。
  
二是望電興嘆,發的電都送給了工業,送給了城市,送給了東部,對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大。
 
三是望庫興嘆,電站現代化的大壩、廠房、辦公、娛樂、住宿等建筑物,水電建設和運營職工的高收入,與當地落后的農村、破敗的院落、農民的貧困,形成顯著的反差。@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李家同: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
楊銀波:貧困殘疾人鄒世才調查記錄
教育花費為中國家庭最大負擔
令公固窮
令公固窮 人氣 4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