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冰點》能否引發新聞體制改革?

標籤:

【大紀元2月2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申華採訪報導)《中國青年報》下屬的《冰點》週刊被停刊後又復刊所引起的世界輿論的關注仍在繼續。美國的《華盛頓郵報》星期天頭版頭條報導《冰點》事件。《冰點》前主編李大同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表示,中宣部這次處理《冰點》的方式惹了大麻煩。而且他說,現在制度有問題了,必須改革,光靠壓制行不通。那麽,中國新聞體制改革有希望嗎?

本台記者申華邀請到美國北卡大學新聞和傳播學院教授趙心樹和北京獨立憲政學者陳永苗一起探討,《冰點》是否能夠引發中國媒體改革。

記者:台灣的知名文化人龍應台,寫過一篇文章呼籲中共政權以文明的方式、以智慧的方式來處理《冰點》事件。首先請教一下陳永苗先生,您覺得中共政權處理《冰點》的方法是文明和智慧的嗎?

陳永苗:龍應台這篇文章是說了人類有共同的底線,應該朝向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共同文明的底線去走,意思是你要遵守這個底線。我大概的理解是這個意思。但我不覺得他這個文明和處理這個事件本身有什麼大的關係。

記者:那趙心樹教授您的觀點呢?

趙心樹:原來中共政權認為控制言論是沒有任何成本,沒有任何負效應的。實際上龍應台這篇文章就很尖銳的指出了至少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控制言論如果不講究策略的話,有可能造成台灣獨立的呼聲高漲;另外一個,隨著言論控制的加强,中共在老百姓的心中,特別是在知識份子心中的正當性就下降了。

這兩點以前沒有太注意,中共政權通過龍應台這篇文章,當然整個《冰點》事件所有的反應,更應該引起中共政權方面嚴重的警覺。

記者:那麼您覺得龍應台這篇文章發表在先,中共政權處理《冰點》在後,您覺得它的處理方式有沒有借鑒龍應台的這些忠告呢?

趙心樹:現在具體的作法上很難有技術的反映了,有人認為它最後還是允許《冰點》復刊,本身就是對包括龍應台在內的批評和海外的反映是一個讓步。如果說出現了這個事情之後,中共政權再不警覺,再不在它整個言論控制的戰略方面有一個很深刻的反省的話,我們可以說對現在這一屆中共領導者智慧的估計可能過高了。

記者:它雖然讓《冰點》復刊是一個讓步,但它同時也有兩個大棒,一個是讓正、副主篇撤職,再一個就是在復刊後的第一期上要批判袁偉時那篇文章。陳永苗先生,您覺得這種做法是真的讓步呢,還是說有沒有認識到《冰點》之所以被封引起輿論强烈的反彈,這真正原因它有沒有體會到呢?

陳永苗:我覺得原因它肯定知道的,但是它肯定還會做類似的事情,它很明白。陳雲在八十年代說過一句話,因為當時準備樹立一個「新聞法」,準備報告給陳雲,因為他是元老嘛!陳雲看了非常惱火,批了幾個字,他說,原來我們共產黨都是令國民黨的新聞自由獲得了合法性,現在我們不能把這個空子弄出來,讓敵人去對付我們!它很清楚。所以你不要想中共肯定放棄新聞自由這一塊,我覺得可能性不太大。

記者:可是從《冰點》這個事件,我們能看出它用行政的手段來壓制輿論已經行不通了,它如果還這麼堅持下去的話,它不從《冰點》事件吸取教訓的話,今後會釀成更嚴重的後果,是不是?趙心樹先生。

趙心樹:對,其實它有的變化是以一種不作為的形式做出來的,像李大同和他的副手,現在在網上公開的發表對黨中央的公開信,把他的上訴、被壓制的過程全部講出來,然後現在接受海外媒體的各種採訪,除了把他們撤職之外,做不出來什麼其它的動作。

如果有更進一步的動作,那當然它就顯得更愚蠢。如果它不動作,不動作本身就是一個動作,那麼以後就是說類似這樣的事情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說話,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就是這樣,慢慢慢慢壓制的這種傾向,這個習慣一步一步的往後退。

記者:《冰點》的主編李大同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了這次中宣部惹了大麻煩,因為《冰點》的事情在國際上鬧的沸沸揚揚,這幾天海外主流的媒體,比如說美國的《華盛頓郵報》都在頭版頭條報導《冰點》的事件,確實是造成了很壞的影響。趙心樹先生,您覺得這回中宣部會不會有人真的要有麻煩了呢?

趙心樹:我理解李大同說的這個麻煩還不僅是海外的影響,在內部會引起更大的反彈。因為你又不能往《冰點》的方向一邊倒,讓李大同他們復職,它又不敢這樣做,所以大麻煩就處於兩難中間。

那它應該考慮的是什麼呢?怎麼樣逐步逐步的、有限度的放開言論,應該讓一部分人,比如黨內應該有一個發言的渠道,自己相互之間有一個正常的發言渠道,至少應該做到人大代表、黨的高層幹部對內部發言的時候不受懲罰、不受阻止、不受堵嘴巴,各個國家都是這麼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並沒有什麼亡黨亡國這樣的事,沒有!應該做到,也應該完全可以做到。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楚一杵:冰點復刊,萬馬齊喑
冰點主編李大同:中宣部惹了大麻煩
討論:《冰點》復刊,李大同盧躍剛被調任
李大同﹕能成為中國新聞發展中的風眼人物﹐足夠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