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達人】彭元岐 傳遞涼井人文雅緻內韻

陳麗平
font print 人氣: 192
【字號】    
   標籤: tags:


  樂 觀、爽朗是大家對於彭元岐的第一印象,一套「漸層式國學系統」的著作,令他的名字陪著許多學生渡過苦悶的高中歲月,然而更多人因他的努力與堅持而走進了客家文化中。

  將 自己定位為新竹人、新埔人、客家人的他,在民國93年的時候,創辦了「涼井咖啡人文講堂」,他笑稱一切都是新埔鎮柿餅產銷班班長劉興武害的,他才會如趕鴨子上架般將自家庭園開放給外界參觀,雖然這令他的生活忙碌不堪,然而獲得的回應與感動,卻令他再怎麼累也要堅持下去。

  彭 家古厝門前的那口涼井,已有百年歷史,在自來水系統尚未普及的年代,是旱坑里唯一的水源,使得這裡向來是新埔鎮的重要地標之一,而鄰近的窯坑更是新埔地區少數仍在運作的碳窯,從小就在傳統與歷史淵源深厚環境中長大的彭元岐,非但沒有排斥感,反而對於文學、國樂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曾 經獲得全國揚琴比賽冠軍的他說,當時大學聯考失敗,重考時為了撫平心靈的創傷,不斷的練習揚琴,沒想到竟意外拿下冠軍,也平衡了當時巨大的失落感。提起這件事,彭元岐的臉上浮現的是滿滿的笑意,揚琴冠軍的得意早已蓋過了聯考的失意。


  平 時他也會教導學生學習國樂,現在每個禮拜都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可別以為國樂這種東西乏人問津,光是在小小的新埔鎮裡可就有三、四十人參加,許多父母都拉著小孩一同來學習,常常都是爆滿的情況;而他自己開辦的涼井咖啡人文講堂更是行程滿檔,週末時總是有藝文界知名人士到此演說,雖然地方很小,但是來的人可都大有來頭,包括寒夜三部曲的作家李喬、台大人類學教授曾振名、國寶級客家山歌大師徐木珍等,這些朋友應彭元岐之邀前來演說,有時甚至不收取任何演講費還自掏腰包贊助,令他十分感動。
 
談 起涼井咖啡人文講堂,彭元岐也有一套不同常人的經營方法,無論是咖啡、甜點、花草茶全都是由主人家自行調配包辦,他說客人來到這裡,是要感受環境與人文氣息,而不是要煩惱食物的事情。這裡的咖啡就是咖啡,沒有摩卡、藍山的分別,但是他保證這裡的咖啡絕對夠水準,而且兼具香、潤、甘的口感,入喉之後就像品茗一樣,會有回甘的感覺,不會讓客人失望。
 
不 過以人文為主、咖啡為輔的講堂,也曾經發生過令他沮喪的事,曾經有一對男女開著車子來到這裡,上了斜坡後又隨即繞下來,見到他時,居然對他說:「你們這裡就這樣嗎?」他當時回答:「你能『見到』的就是這樣!」接著男女便開著車走了。沒多久之後,另一對男女同樣開著車經過這裡,下了車之後,男客人與他談天說地了整個下午,女客人則安靜的陪伴在側,結帳時男客直呼:「這真是太便宜了!」女客則溫柔婉約的說:「最值得的是彭老師陪你聊了一個下午。」兩個天南地北的對照組,令彭元岐感觸良多,雖然有很多人抱著遊客的心態來一探究竟,但這裡濃濃的人文氣息還是得要有緣人才能領略。
 
彭 元岐對於客家諺語也十分有研究,他說這都要歸功於他有一個客家活字典,那就是八十幾歲的母親,他常常會仔細聽母親在說什麼,只要有未曾聽過的話,就會趕緊記下來,經年累月下來令他也成了客家諺語的達人。如果登上彭元岐的個人網站,除了介紹涼井之外,還會意外的發現有關彭元岐的身世之謎及由來,當問到他為何要將自己的成長過程、族譜公開在外時,原本爽朗的他卻開始不好意思了起來,反而是站在一旁的夫人替他回答說:「因為他喜歡脫光了給人看。」雖然是句玩笑話,卻將彭元岐坦蕩的個性表露無遺。
 
問 到忙碌的生活如何調適,彭元岐則是苦笑著說,現在最大的休閒娛樂就是回家拔草,因為事情太多了,家裡人手不足只能趁著空閒的時間趕快拔雜草,就像是他母親說的「草永遠除不完,但不能不除」,想來對於文化推廣,彭元岐也將抱著這樣的心態,堅持到底吧!攝影撰稿:撰文/陳麗平 攝影/謝禮仲

——本文轉載自《OTOP地方特色網》 http://www.otop.org.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 投縣鹿谷鄉特用作物產銷班第5班班長張富欽,以產製凍頂烏龍茶為主,利用夏茶產製團粒狀的「貴妃茶」,施用含氮量高的有機肥,誘使小葉綠蟬吸食茶菁,增加貴妃茶的茶菁產量;研發凍頂茶茶菁發酵技術及低溫烘焙法,並發揮創意,將貴妃茶加入紅茶,研發「貴妃紅玉冷泡茶」立體茶包,有效縮短冷泡時間。所產製的烏龍茶以「富源茶圃」品牌行銷,貴妃茶則透過產銷班以「頂貴妃」、「貴妃美人」共同品牌銷售。對於推動個人茶葉及產銷班貴妃茶系列產品,均積極參與、績效優異,獲神農獎表揚。
  • 帶 有特殊氣味的椒類,是營養價值很高的健康蔬果,近年來市面上除了青椒外,也常見到紅色、黃色的彩色甜椒。通過多層評選,並獲得滿分的94年神農獎狀元劉讚和,就是在南投縣埔里種植彩色甜椒的農民。
  • 東南亞最大的香魚養殖場「八甲休閒魚場」,是曾獲選十大傑出農村青年的黃玉明一手打造出來的。在黃玉明十多歲還在當工人時,表哥曾對他說:「一口飯配一粒花生米,這樣你才能嚐出花生的美味。」捱過窮困的日子,表哥的花生米哲學教會了他「學問知識向上頂,生活享受往下看」的知足心態。
  • 你看過沒有刺的仙人掌嗎?還是聞過奇臭無比的仙人掌呢?在宜蘭員山鄉有座隱密的仙人掌王國,裡頭的仙人掌多達一百多種,這座王國是三年前由花農張世民一手打造,愛仙人掌成癡的他,白天是台電的員工,下班後搖身一變成仙人掌園丁。原本只是對仙人掌的多樣性感興趣的他,在累積知識與經驗後,晉升職業級水準,現在在網拍的市場上,是個詢問度極高的仙人掌達人。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外出真相調查十七天後回到家(編者註:十一月二十九日能夠從警察的眼皮底下離開北京,最後得以完成長達十七天於遼寧、吉林、山東三省的調查,高智晟感謝上天賜予他這次機會與知道真相後得到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