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名中國二戰勞工索賠案敗訴

標籤: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據報導,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強擄到日本充當奴役勞工的四十五名中國男性的索賠訴訟,今天遭日本福岡地方法院駁回。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報導,這四十五名中國男性對日本政府、三井礦山公司和三菱材料公司提出十億三千五百萬日元(約八百五十萬美元)的索賠。

不過,日本福岡地方法院今天對此案作出裁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據表示,這四十多名中國原告自二零零三年二月起三次提出訴訟,要求被告在日本和中國報紙刊登書面道歉聲明,並賠償每人兩千三百萬日元。

原告在訴訟中說,他們在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間從中國河北省被強行擄至日本福岡縣,被迫在三井三池煤礦和三菱飯塚煤礦充當無任何報酬的苦力,直到戰爭結束。

福岡地方法院審判長鬚田啟之在判決中說,儘管二戰時期的強擄和強制勞動行為是日本「政府和企業共同實施的非法行為」,但上述行為同時是「行使明治憲法中規定的公權力,政府並不負有責任。」

須田啟之說,「非法行為造成的損害已超過二十年的訴訟時效,因此針對企業的索賠權已消失。」

報導說,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一共強擄了約四萬名中國勞工,他們主要在煤礦和港口工作。

日本方面一直拒絕為二次大戰時期被強擄至日本的中國勞工支付賠償,日本官員稱這些問題已通過戰後雙邊簽署的有關條約進行了處理。

據報導,日本國內包括強擄勞工、奴役勞工以及隨軍慰安婦等問題的戰後賠償訴訟到目前為止已有七十多起,不過原告獲勝的案例只有數起。

相關新聞
華磐向泰勞索賠 勞委會:華磐惡人先告狀
勞動派遣法 勞團不同調
增進一技之長 新移民西式簡餐專班今起報名
華磐曜名違反就業服務法  高縣府開罰330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