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有潛在的危險 用還是不用﹖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3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宇凡編譯報導) 制藥廠商一年前主動從市場上撤回了一種可以有效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的藥物“natalizumab”﹐原因是這種藥有可能催發另外一種致命的神經系統疾病。而新的研究卻又顯示出該藥對于硬化症的明顯效果﹐這些尷尬的結果使醫師﹑患者和廠商都陷入兩難之中。

據新科學家雜誌報道﹐由Biogen Idec和義蘭(ELAN)製藥廠生產的Natalizumab﹐其商品名是“Tysabri”。一系列臨床測試表明這種藥物對于抑制“多發性硬化症”的惡化確實有很好的療效。其中一項測試始于2001年﹐歷時兩年。在1000個病人中,有42%的患者病情進展得以減緩。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年3月1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同時﹐另外的研究顯示﹐Tysabri還能減少“多發性硬化症”的復發﹐比如說由于硬化症造成的視覺或是肌肉功能的失調等﹐都有相當程度上的減緩。

然而消息並不都那麼樂觀。另一項研究顯示,用natalizumab藥物治療的病人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出現一種神經系統的疾病,叫做漸進性多發局部白質腦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簡稱PML。PML包括精神頹喪和說話困難等症狀。這種病是由一種潛伏在腎臟的病毒所引起的。在健康人體裡也有這樣的病毒,但不會發病﹐只有當免疫系統被抑制時這種病毒才會活耀起來。

而對于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來說情況就複雜些。這類病人通常會出現自體免疫反應﹐這時候免疫系統會錯誤的攻擊一種正常的肌體組織–隔離神經細胞的脂類物質“myelin”。
natalizumab藥物可以通過抑制部份免疫系統的細胞﹐從而減緩自體免疫反應。然而這種對免疫系統的抑制卻給了藏在腎臟的病毒以發作的機會。

在臨床測試中﹐有三位病人服用natalizumab之後出現了PML﹐其中兩人死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4年11月證實了natalizumab會導致併發症的情況。其後藥物公司撤回了市場上的藥物。

在最新的研究中,超過了3000位的病人因為各種症狀而服用了natalizumab,其中包括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和多發性硬化症,但卻沒有看到有PML的症狀產生。研究結果稱持續服用18個月natalizumab的病人,大約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有PML的症狀。但是,研究員不能預測的是,如果病人再繼續服用下去會不會有其他併發症的發生。美國麻州大學的琳達表示,“我們知道這個藥物很有幫助,但是對病人而言,很難去衡量這個藥物潛在的危險和益處,所以也很難決定是否要讓這藥物大眾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醫學研究:馬鈴薯易引發第二型糖尿病
中藥古方具抗癌潛力 台將進行臨床試驗
腦中風等疾病 也可能引起病變 造成暴力行為
食物重口味 蕁麻疹纏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