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畫家

折衷中外 形神全一 的嶺南畫家司徒乃鍾 (一)

亞仕 文/圖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惠風和暢、初春三月天,在香港大會堂低座正展出嶺南派畫家-司徒乃鍾百餘幅水墨花鳥畫,開幕當天各界賢達冠蓋雲集,?面十分熱鬧又歡欣,這些作品都是畫家近六年來實地描繪香港、新界的景物,如牡丹、玫瑰、木棉、蘭竹、孔雀、老虎..及古廟、避風塘寫生…等,都是畫家擅長的題材,從畫作中看出他寫生功夫下的很深,張張色彩斑斕、形體逼真,讓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此展將義賣所得捐贈給醫院做慈善救濟,畫家並非都不食人間煙火,表現出藝術家對民間疾苦的關懷與支助。

‘a司徒乃鍾,站在+公尺長、三公尺寬巨幅紅棉花畫作前,花大紅豔、滿樹春暉,顯得氣象萬千。

觀眾走近細看?S?S木棉花

身為嶺南中堅輩畫家的司徒乃鍾先生,其乃嶺南派第二代傑出畫家司徒奇的第四子。 乃鍾幼承庭訓,因有深厚的家傳淵源得以親近藝壇諸賢,繪畫上雖然得天獨厚,但乃鍾自知“大樹底下無大樹”的道理,十九歲那年便叩別父母,遠赴加拿大深造西洋繪畫與現代藝術,求學期間皆以第一名優異成績完成學業。

乃鍾留加未久,父親司徒奇因故看破名利,決定放棄當時於港澳的藝術名望及地位,偕同全家大小移民加國,整整20年生活在西方社會裡,乃鍾白天上課,去學校琢磨西畫的精準寫實與創作觀念,晚上便與父親深入探討嶺南藝術的承傳與志業,偕同嶺南宗門,畫家一生拜過41位東、西方老師,用功至勤、任重道遠,最後乃鍾選擇回到了故鄉,畫屬於真正自己的水墨,這從小飽含中國文化內涵的精神與氣度!

乃鍾的畫適能雅俗共賞,而且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兩相得宜,很受一般人的喜愛與共鳴,例如他畫的孔雀─金翠雙雙舞春風,就好像孔雀真的站在你面前,可以一根一根細數羽毛的丰寀;又譬如這張木棉花-嶺南春風紅艷圖,長十公尺、寬三公尺的巨幅水墨,觀賞者欲窺全貌須退數公尺,才能宏觀全局,觀賞者觀後不久,必想走近畫面去細看那朵朵怡人的木棉花–枝、葉、花瓣筆筆精構細描,此時如身臨大樹下,還嗅得出一絲花葉的野香。

司徒乃鍾《金翠雙舞春風》 95×188cm

香港藝評家徐傳鑫說:「…他把花鳥畫創作推向一個嶄新的境界與高度,受到畫界與評論界推重與肯定…」

縱觀其作品空間的構成,都是採用中國畫方式─如疏密、濃淡、虛實、留白..等手法,而不講究西方空間透視關係,畫中雖融合了許多西畫技法,用筆卻大量使用國畫的雙勾與白描,部份以沒骨與小寫意襯托; 畫家在保持國畫傳統的同時,巧妙的匯入西畫的精華,無論在–色的與墨的溶合、用筆與著墨的變化、工筆與寫意的結合等方面,司徒乃鍾為中國畫探索出花鳥的新境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墨竹是文人畫重要的題材之一,竹可言志,也可以寄情,一方面也體現士大夫的人格操守。文同是北宋畫墨竹首屈一指的人物,人稱「湖州派」。對後世墨竹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表弟蘇軾亦曾為其寫過許多首題畫詩。今天我們就從文同最出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墨竹圖》來看看,這幅畫為何讓人過目難忘?
  • 我在《胡筆標準:千百年來第一人,創造出毛筆的標準》〈自序〉曾提及,年輕時拚搏事業,每天工作十六小時都不覺苦,一直到了五十歲生日,朋友送我一盆松樹盆栽,欣賞之餘,驀然驚覺人生已過了一半,該是放下腳步,開始修護保養身體的時候了。
  • 霍爾班以肖像畫聞名於後世,但如同所有的文藝復興畫家,霍爾班是以宗教題材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霍爾班在巴賽爾的主要作品是宗教畫,這些早期作品顯示出來自丟勒、格呂內瓦爾德和巴爾登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等德國畫家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