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強逼不來

游乾桂
【字號】    
   標籤: tags: ,

  我們家的小奇,真可說是標準的小氣鬼,誰要是動了他心愛的玩具,他就跟誰
沒完沒了,不是大吼大叫,就是死哭活纏的將玩具搶回來。

  那玩具如果是他的,還沒什麼話講,有時候根本就是別人的,他依然不分你、
我的,將它視為己有。最糗的是,發生在到別人家作客時,明明是主人孩子的玩具,
他也硬會是「爸爸」買的,硬要帶回家。

  他才三歲啊!三歲的小孩就這樣不慷慨,長大還得了呢!

★觀念交流道

  依照心理學家與幼兒專家的說法,那叫「自我中心」,也就是說,經常把別人
的東西,視為己有的時期。

  大約從一歲半開始,孩子便會伸出他們的友誼之手,試圖與其他孩子結為朋友。
交朋友的第一個辦法是,搶奪別人的東西──因為「玩具」是別人的好嘛!至於自
己的東西嘛,則會本能的保護著,誰要是不知好歹的侵犯,他便會來場「玩具」保
衛戰,死命的敲對方的頭。這種情形看似暴力兼小氣的鏡頭,常會令父母們感到驚
訝。

  這種情況大約得持續到三歲以後。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小孩依然會不由自主
地去搶奪別人的東西,或拚命的保護自己的玩具。嚴格說來,那是正常的行為,並
不表示他長大之後,就會欺侮別人或成為小氣財神。

  孩子老是凶悍的搶奪別人的東西,父母可以考慮讓他和年紀稍長一點的小孩在
一起玩耍;倘若他老欺侮同一個小孩,則應該考慮讓他們短暫分開。

  直到三歲左右,孩子已經略知如何與人分享時,再慢慢幫他建立分享的概念。
例如,「小秀玩五分鐘之後,再換小香玩。」或讓他們一起堆積木、玩塑泥、填拼
圖,一起分享彼此的樂趣。

  千萬別強迫孩子,什麼樣的玩具一定得給誰,什麼樣的玩具一定該和誰分享,
以孩子的認知能力而言,實在體會不出這麼深奧的學問。

  「以身作則」可能是個不錯的作法,讓孩子明白,東西是可以和人共同享用的,
譬如說,常把東西借給孩子的媽,借給孩子的叔叔、阿姨,並言明歸還的日期,久
而久之,孩子也能從中獲取分享的觀念。

  慷慨是強迫不來的,它是成長與訓練揉搓而成的產物。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德里克‧萊恩(Derek Lane)和林賽‧萊恩(Lindsay Lane)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結婚23周年紀念日,他們共同培養了一種自我控制和培養善良的家庭文化,相信語言是有力量的,規定一家人永遠不說「我恨你」這三個字,這幫助他們的五個孩子專注於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十年前,一位有遠見的母親帶著對美國傳統價值觀的由衷欽佩、對學習永無止境的熱愛以及傳播善意的使命,踏上了在家教育(homeschool)的旅程。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具有美感教育的玩具去哪兒了?如今,走進百貨商店的玩具通道會讓你嚇一跳。炫目的色彩和燈光向你閃爍著,預先錄製的聲效在空氣中噼啪作響。一切都過於張揚和誇張,到處都是醒目的商標。真正有教育性、想像力和美感的玩具去哪兒了?孩子們對世界最初體驗的那些健康又美麗的玩具在哪裡?好在它們仍然存在,只不過比以往更少見到。這裡列出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玩具清單,這些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運動技能、想像力、樂趣、創造力以及與美好現實聯繫的體驗。
  • 「為什麼要生孩子?」,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給我們的人生與家庭帶來哪些快樂與好處,這些也許更真實一些。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