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展出民初畫家潘玉良作品

標籤:

【大紀元4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欣園/台中報導) 民國初年,中國畫家接連赴歐學習,文人藉由學習西方哲思,希望找出一條法則,解救奄奄一息的中國;而畫家也紛紛赴歐學習與中國天差地別的西洋繪畫,希望可以為中國文化找到一股新的活水。

張玉良(原名陳秀清,因被親戚收養所以改名為張玉良)出身貧賤,卻因造化與自己的堅持努力,雖數度餓昏於畫室中,對自己的選擇堅持到底。她的畫展已從歷史博物館移至台中國立美術館。

眾所週知的張玉良被收養的親戚賣入青樓,本身並不漂亮又出身不光彩,能留名至今,固與同盟會成員潘贊化結褵(後改姓潘)有莫大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之努力與堅持不惰。觀想藝術董事長徐政夫認為,潘玉良在法國學習油畫、又到義大利學習雕刻、回中國後又學習水墨畫,二度回法後,再次學習版畫,這樣全才的畫家,就算與當期留法的徐悲鴻比起,也不見遜色。

她的白描線條有勁;色彩大膽是因為融合了當時社會的美術風格,雖然她學習油畫,但可以看到許多中國的元素,例如油畫中的中國人物服裝、裝飾,背景底色的水墨風格等等。

潘玉良原本受劉海粟之邀回中國教學,但因身分不見容於中國當代,再度回法國,身後留下成品與素描習作共4,000多幅,本次選出120幅作品,於國美館展出,展期自即日起至七月九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介紹美國新片《冰河世紀2 消融》
名畫爭奪案
名畫爭奪案 人氣 37
小鎮裝置藝術 躍上國際媒體
鄭文燦:爭取台灣為2010年波隆納書展主題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