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情緒 中文版問世

探索植物、蛋、細菌以及人體細胞的超感能力達四十年
許凱雄
font print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7日訊】1966年巴克斯特發現了植物的特殊感應能力。這個發現改變了他的一生,讓他投入了全新的研究領域——生物的全域性通訊(Biocommunication)。四十年來的持續努力,讓他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各界的注意,不斷有書籍、文章及報導介紹或引述他的發現。這本書的英文版,是他首次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完整詳細的說明他的研究,深具啟發性。去年在台北舉行的「2005未來科學與文化」研討會,巴克斯特的編輯法蘭西‧普勞絲(Franci Prowse)女士應邀來參加,並與博大出版社議定了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希望華人社會也能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

巴克斯特最初的實驗觀察,是藉由測謊儀來量測植物的生理訊號。身為測謊的專家,他的專業靈敏讓他在第一時間就注意到,植物的反應與人在接受測謊時的反應有極高的類似度。由此,他開展了與眾不同的植物研究。他的許多發現,給人帶來了震撼;例如一開始的實驗,便觀察到植物具有「讀心術」的特異能力。對一般人來說,這樣的發現是很難獲得的,因為這涉及與植物「鬥智」的過程,很容易因為不能立即重複實驗結果,或無法掌握有效的刺激而失敗。然而習慣於解讀受試者心理的巴克斯特,他的測謊專業與開放的心態,讓他能獲得一般人難以確認的發現,並邁開「生物通訊」的研究道路。

這一路上,他獲得許多的掌聲與鼓勵,但批評與攻擊也不時相伴。雖然深諳他的實驗數據所代表的意義,但為了取信於大眾,巴克斯特向許多專家請益,努力設計符合科學精神的實驗,盡可能的留下客觀、可靠的證據。然而,他的努力仍受到主流科學界的冷漠對待,因為他的實驗涉及非機械性的心靈,可重複性的結果很難按一般實驗的要求來達到;但這個逆境並未澆熄他對這個嶄新領域繼續研究的熱誠。他四十年來的投入,與其說是好奇心驅使他鑽研「生物通訊」,不若說是使命感,讓他不顧萬難地追尋他有望觸及的真理。

巴克斯特的發現,儘管主流科學界眼前還不能接納它;但對修煉界、哲學界來說其實並不令人吃驚,古希臘、印第安人、東方宗教就一直流傳著「萬物有靈」的說法。「原始感知」的能力,其實就是先天的本能,只是人類在後天的環境中失去了。巴克斯特利用測謊的工具,無意間印證了這個修煉界、哲學界的傳統理論;雖不是他的規劃,但這樣跨領域的聯繫所產生的影響,卻可能遠比他專注於測謊的研究還要宏大。本書的內容正是跨足心靈、物質兩個世界的橋樑,並且充滿前瞻性、趣味性,對故步自封者將是一項悟性的挑戰,對勇猛求進者將是一項理性的啟迪,值得一讀。

附新唐人電視台製作DVD

專訪美國生物感應學家: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
第一集:原始感應──有感知的牛舌蘭 (15分鐘影片)
第二集:原始感應:有感知的細胞 (15分鐘影片)

作者介紹

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與編輯法蘭西‧普勞絲(Franci Prowse)女士。(大紀元)

克里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

美國測謊專家。年少即熱衷於催眠,二次大戰後為美國中情局(CIA)延攬,從事催眠相關活動;爾後轉往測謊領域發展,並創立了至今仍被廣泛使用的「區域比較測謊法」,為業界舉足輕重之人物。除了測謊業務及教學之外,巴克斯特於一九六六年開始利用測謊儀器測量植物感應,並逐漸將範圍擴大到其他生物,直至今日,並在編輯法蘭西‧普勞斯(Franci Prowse)的協助下,將三十六年的「生物通訊」實驗歷程整理成本書,費時四年有餘。巴克斯特目前居住於加州聖地牙哥,繼續從事教學及實驗等活動。

專家推薦

這本書對「生物通訊」領域而言有著突破性的意義。藉著極精密的科學方法和大膽的求證精神,巴克斯特向我們證明了一件事:世界上所有物質都具有感知能力。對於想要深入探索「什麼是真實」的人來說,本書是一份必讀教材。
──珍‧休斯頓博士
《跳躍時空》(Jump Time)和《探索未知的熱情》(A Passion for the Possible)等書作者

克里夫‧巴克斯特的發現為科學塑造了一套新的典範。如果我們想要為今天的人類和地球找出療方,就應該先瞭解這個典範。我衷心感謝克里夫為我們挺身而出,做這條道路的前導。總有一天,全人類都會向這位偉大的開拓者致上無限的敬意。
──狄巴克‧喬布拉
《如何認識上帝》(How to Know God)作者

購書資訊

北美:
博大書局 Tel: 1-888-268-2698 網址:http://www.broadbook.com
台灣:
博大(國際)出版 網址:http://www.broadpressinc.com
總經銷:華文網 http://www.book4u.com.tw Tel:(02)2226-7768
各大書局、橋大門市部:臺北市南陽街7號 Tel: (02) 2331-0234(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博大出版社推出高智晟律師文集《神與我們並肩作戰》,全書共計360頁,平裝,收納了高律師成長的傳奇故事及近年公開發表的部分文章。其間,讓人看見偉大信念和高尚情操的建構過程,也透視了所謂「中國崛起」神話背後不為人知且常為人忽略的事實。
  • 當年釋迦牟尼給他的眾弟子講法時,樹上停著兩隻小鳥,佛就對它們說:「要想聽法,除非有人身。」話音剛落,兩隻鳥兒立即向樹幹撞去……

    十年後,兩個小和尚坐在師尊的身旁。

    當年釋迦牟尼證悟的那個時辰,據說他記憶起自己許多不同的前世。一世,兩世,三世,五十世,一百世…十萬世。「我知道這些世的每一件事情,它們發生在何時,何地,我出生在哪個家庭,做過哪些事……」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 話說宋朝汴梁有個王從事,同了夫人到臨安調官,賃一民房。居住數日,嫌他窄小不便。王公自到大街坊上尋得一所宅子,寬敞潔淨,甚是像意。當把房錢賃下了。歸來與夫人說:「房子甚是好住,我明日先搬了東西去,臨完,我雇轎來接你。」
  • 話說浙江嘉興府長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鐘,家財萬貫,世代都稱員外。性至慳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