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專論:改革必須政改先行

--應讓人民共議改革

溫煇

標籤:

【大紀元4月9日訊】有人說,2005年是「改革熱議年」。又有人說,2006年是「改革攻堅年」。

熱議的,最初主要是經濟界、學術界的小圈子,其後擴大。他們看到鄧小平時代開始以來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大國的步武,現在也面對著看病貴、上學難、房價高、就業難、國庫流失、貧富懸殊、腐敗泛濫、政商合流、官黑勾結、權貴橫行、社會不公、貧者怨憤等等經濟社會問題,這兩極狀況特別是社會危機加深,引起他們對中國的改革紛紛議論和爭論,其中質疑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主張堅持改革者則是「主流」。到近期,出現了論戰社會化的趨勢。

「堅持改革」者誰?最高調、最權威、最堅定的「改革」派,竟然是胡錦濤那一幫。「兩會」期間,胡錦濤力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兩會」閉幕後不久,「改革會」—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會內會外,官方不僅強調堅持改革,而且要推進改革,並把2006年定為「改革攻堅年」。

這是不是怪事?難道胡錦濤搖身一變,變成比胡耀邦更胡耀邦的真改革派了?

當然不是。

其實改革一詞和除舊佈新的詞義有別,並沒有什麼傾向性,不可以作為包裝整容的材料。對改革的評價,要看改革什麼,怎樣改革,才能論定。歷史上有些改革,或稱革命,震天動地,影響深遠,也曾使許多人仰之從之,歌之頌之,如革掉克倫斯基初生民主政權的十月革命,如砍斷孫中山民主路線的中共赤色革命,如埋葬了實行代議制的魏瑪共和國的希特勒國家社會主義改革,這三個舉著社會主義旗幟的革命,把俄、中、德三國人民甚至跨過或遠遠跨過國境線的人投入巨大的災難中。歷史早就提示,中國必須進行改革之改革。二十八年前,我在《爭鳴》月刊第八期的專論中就提出,必須把民主化作為四化的前提,現在看來,這個觀點沒有過時。要搞全局性的改革,必須首先著重政改(即把政治改革放在第一位),在政改中建立法制和對權力制約的機制,然後才能進行符合社會發展邏輯和社會公義的經濟改革。

而胡錦濤他們強調的改革,和鄧小平搞的改革一樣,不過是一條腿的經濟性的改革,不過是為某些經濟部門的漏洞做些小修小補的手術,不過是對過去一些經濟性的政策、計劃、措施作一些調整改良,如此而已。過去幾年,就單線改革的爭議一次又一次,啟動局部肢體的手術遊戲也演出過一場又一場,事實證明,什麼「改善」、「完善」都沒有實效;什麼醫改、教改、房改、企改(國企改革)都只有負面的效應—腐敗更甚,民憤更大、社會矛盾更烈。這些情況表明,單線改革到頭來只是死亡遊戲。

胡錦濤不僅聲言改革不罷休,而且下令不許再爭議改革。有些學者提出「反思改革」,質疑單線改革,提出雙線改革,就被扣上黑帽子。在胡錦濤的禁令下,「改革會」變成啞巴會,或曰:一言堂。

為什麼封喉禁聲?是害怕討論爭論下去,挖掘到中共權貴集團壟斷全國資源的層面,最後讓一黨專政這個萬惡之源出土示眾。換言之,胡錦濤他們所以聲言「改革」不回頭,而且不容繼續爭議,就是要避免不同意繼續單線改革的聲音擴散全社會,就是要堵塞政治改革、改變一黨專政的發聲渠道。這是為了保住一黨專政,為了保住統治者的統治權力,為了保住權貴利益集團的特殊地位和利益。現在看來,中共統治者不僅追求統治權力的永恆化,還以「和平崛起」的旗子掩蓋他們在地球上創建霸業的野心。因此他們在擴軍備戰、組織國際反美統一戰線的同時,比過去更加強化一黨專政的力度,在社會上、輿論舞台上不斷演出暴力橫行的霸王戲。這是希特勒走過的路,這是製造無數人無數悲劇的路,這是引發社會政治危機大爆發的路,這是統治黨通向地獄門的路。

胡錦濤所謂堅持改革,是堅持走這條死路的信號嗎?如果你真的「以民為本」,真的「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八榮八恥」中的一條),就請撥正改革航船的方向盤,第一步是解除不許爭議改革的禁令,而要打開媒體大門,讓人民共議改革!人民應當是改革的舵手啊!

轉自《爭鳴》2006年4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