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吃」文化上的獨到之處

標籤:

【大紀元5月1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敬2006年5月10日華盛頓報導)幾天前,一位聽眾打來電話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他說: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經濟、軍事實力在全球首屈一指,政治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那麼,請問美國在「吃」文化上有甚麼獨到之處嗎?

這裡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食物吧。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孔老夫子也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到「吃」文化的源遠流長和烹調技術的精巧,美國可能不得不對中國甘拜下風了。人們一說到美國人的食物立刻就會想到漢堡包和熱狗。除此之外,還有甚麼值得一提的呢?其實,如果把美國的「吃」文化簡單地貼上漢堡包和熱狗的標籤多少是一種誤解,似乎不大公允。

*豐富多采的內容 蓬蓬勃勃的活力*

大家都知道,美利堅民族是由世界各地的移民組成的,因此,美國號稱「民族大熔爐」。兩百多年來,移民不斷湧入美國,同時也把世界各地的飲食習慣和烹調技術帶到美國,在這裡扎根、成長、發展,久而久之,美國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吃」文化。儘管美國的「吃」文化或許不如其他民族那樣特色鮮明,它卻以豐富多采的內容、蓬蓬勃勃的活力獨樹一幟。

*「為活而吃」*

有一位專家曾經說過,美國人是「為活而吃」,而不是「為吃而活」,這種精神特質造成了美國「吃」文化的某些不同尋常的特點。比如,方便食品如今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甚至在講究美食的中國也堂而皇之地佔據了一席之地,而美國在方便食品領域當之無愧地居於領先地位。說到底,這還是由於美國有太多「沒有時間做飯」的人。看看美國家庭的冰箱,裡面塞滿了從超級市場買來速凍半成品,到了吃飯時間,從冰箱裡拿出來,丟進微波爐,幾分鐘過後就可以開飯了。

*偏愛玉米*

在美國人的食物中,玉米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美洲大陸的土著印第安人為美國提供了主要食品原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玉米。經常出現在美國人餐桌上的煮玉米棒、奶油玉米、玉米熱狗、玉米片、玉米碴粥、炸玉米片,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殖民時期的印第安人對玉米的偏愛。

*中國食物和意大利食物受歡迎*

現在,中國餐館和意大利餐館遍佈美國各地。儘管許多其他民族風味的餐館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但可以肯定地說,中國餐館和意大利餐館仍然在美國餐館文化中佔據著主導地位。

中國食物是隨著在美國西部修建鐵路的中國移民而來的,很快就風靡美國各大城市,隨後又遍及全國。在美國,中國食物始終不如美式意大利食物那樣普及,這是因為美國人儘管很喜歡吃中國菜,但很少有人在家裡嘗試自己來做。不過,中國菜向美國人展示了亞洲「吃」文化的風采和魅力,為其他許多亞洲美食融入美國人的飲食習慣鋪平了道路。

相關新聞
李家同:消費主義氾濫,人格滅頂
李家同:在倫敦發現南投的梅子醬?
李家同:科技是脫韁之野馬?
李家同:從「人魔」「紅龍」想到華府的冷血殺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