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袁:老顧的高見

曉袁

標籤:

【大紀元5月7日訊】到機場接機好像成為先生的第二職業了。這兩年到加拿大來的朋友特多,移民首選自然是溫哥華和多倫多這樣的大城市,早些年出來的我們對這些初來乍到的朋友自然是責無旁貸了。

出來的朋友中,顧達勇大概是我們最談的來的一個,或許是他生活經歷坎坷的原故吧。我曾聽他說:在他11歲那年,發生了文革。他的父親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被打成了「反革命」。至今令他記憶深刻的是,老師常帶他們去參加大院的批鬥會,他的父親和一些被批鬥的人都站在臺子上,胸前掛個牌子,下面的人像瘋了一樣的呼口號,那種仇恨心理和失去理智的行為,讓人膽寒……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顧達勇做事情穩、善思考,是那種「眼觀六路」的朋友。

前些天聊天,我跟老顧說,聽說了嗎?最近「麥肯錫的調查顯示」,車和房都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大件商品,人們想擁有這兩件物品的意願非常強烈。百分之四十三的受訪者認為,擁有一輛私家車是他們很深的願望。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訪者相信,擁有房產對保障財務安全至關重要。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受訪者認為擁有房產是最明智的投資方式之一。

想想我們自個兒不也是這樣,前些年興買房熱的時候,想方設法的攢錢買房子,等有了房子吧,又流行有車了,這也是讓人夢寐以求的東西,看看周遭的朋友都有了車,不甘落後的我們也拼命似為有車而「奮鬥」。到後來的「出國熱」我們又追風似的辦了出國……現在好像一切心滿意足了,但不定接下來我們又要追求什麼呢?

可仔細想想,人追求物質上的享受,無可非厚。但現在咱對物質的追求達到「不滿足」的程度,你有好的,我也有好的,你有新的,我也要新的,你有先進的,我比你還先進。想得到的也得到了,但並不感覺是真的那麼幸福和滿足,心裏還總是空蕩蕩的。說白了,這種無止境的對物質的「狂追」中,好像缺了點什麼,你說說這到底缺的是什麼呢?

老顧說,我這些日在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得到物質的本身並不是目的,而人真正的幸福感卻好像都付出努力的過程,過程中貫穿著喜怒哀樂的情趣,智慧開創的喜悅,自然規律的和做人的道理。古人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理念,「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官渡之戰,過五關斬六將,赤壁之戰中的「義」的內涵。創太極拳的張三豐,峨 嵋山搬木的濟公和尚,一葦過江的達摩祖師。這些古有文明的背後,不只是為了豐富歷史,點綴人類生活,滿足今天人無盡的物質享受本身,有更深的啟迪人的道理。

人內心的喜悅並非是外在的物質享受來衡量生活品質的。「與其有譽於前,孰若無毀於後?與其有樂於身,孰若無憂於心?」陶淵明窮困但並不潦倒,依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

聽罷老顧這番話,我感嘆他的高見。老顧嘿嘿一笑說,朋友你可高抬我了,實話說我也只是個凡夫俗子,沒有那麼大本事,要說高見還得說前些天我看了《九評共產黨》這本書,那真是茅塞頓開的感覺啊。@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