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中國盜版新招 – 偽造整個公司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7日訊】 (雪梨先驅晨報2006年6月2日報導﹑大紀元記者夏逍編譯) 當今社會假冒產品司空見慣﹐人們不以為奇。特別是在仿造產品已經成為一種工業的國家裡﹐假冒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然而﹐雪梨先驅晨報2006年6月2日以“品牌盜竊”為題﹐報導了日本電子巨人NEC 產品被全盤偽造之事﹐揭示出盜賊正在仿造整個公司的現實。觀察者認為,當竊賊與中國工廠簽署產品製造合同並著手製造冒牌硬體時,非法翻拷變得更加令人擔憂。

報導指出﹐2004年中期NEC收集的報告顯示﹐北京和香港銷售通路出售該公司的冒牌貨,包括鍵盤、CD-R和DVD光碟機等。與其他成百上千被困在與中國智財盜竊消耗戰中的知名廠牌一樣,NEC公司決定僱佣調查者找出竊賊。在協同中國、台灣和日本的執法機構﹐經歷兩年和數千小時的調查之后,該公司宣稱發現了比生產低等NEC 產品祕密工場更具野心的活動。

過去一年突擊中國﹑台灣18家工廠及倉庫取得的證據顯示﹐仿冒者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已經建立了一個超過50家電子工廠的網路聯結,相當於一個NEC品牌的銷售平台。他們以NEC之名複製NEC 產品並且去異地發展他們自己類型的消費電子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分工有序,從中獲取所有利潤。

NEC 說它無法估計這些工廠非法仿製商品的總值,但是該公司確信那些犯罪集團已經從該經營運作上“獲利非凡”。NEC高級副總裁和法務部總經理Fujio Okada說:“這些偽造集團環環相扣,由設於台灣和日本的兩個關鍵實體進行協調,試圖全盤偽造NEC 品牌”。“多數這些經濟實體彼此熟悉並利用NEC 品牌的產品彼此合作進行開發展﹑生產和銷售。”

受理 NEC盜版案的一家香港國際犯罪偵查機構的總裁史蒂夫‧維克斯(Steve Vickers)稱﹐突檢獲取的資料和電腦記錄顯示了盜版行為的規模。偽造者攜帶NEC名片,以公司名義委托產品研究開發﹐並且簽署生產﹑供應訂單。他們還要求工廠為“有執照”產品支付版稅,並且發行官方型式的保修服務文件。一些被突檢的工廠堂而皇之的懸掛著偽造的NEC招牌﹐並以地道的包裝﹑陳列箱裝運其產品。

NEC 說大約50種產品被仿造,包括家庭娛樂系統﹑MP3播放器﹑電池﹑麥克風和DVD放映機。 多數仿冒品的種類並非NEC產品的品目。調查還顯示﹐這些工廠偽造出產的貨物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東南亞﹑北非﹑中東和歐洲流通販售﹐有時被零售商當作正廠出品的產品﹐與真正的NEC 產品擺在一起出售。

維克斯先生說﹐他相信NEC的案例證明了盜版業者如何從機會主義﹑仿造具體產品逐步成形高度協調的產業運作。他說﹕“表面上看起來象是一系列智慧產權的侵權行為﹐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對整個知名廠牌的一套非常有組織﹑有計畫的劫持行為。”

報導稱NEC產品冒牌事件的發生正值中國政府遭受強烈國際壓力之時,國際聲浪要求中國政府鎮壓猖獗的智慧財產權剽竊案件。美國政府和商界抱怨迄今中國政府在對待盜版業者所做的一切毫無成效。

鑒於日本公司遭受的損失,東京要求中國政府對盜版業者強勢作為。去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定﹐日本與美國一起正式呼籲北京將其實施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所有作為以規章細節的形式作成檔案紀錄。但盜版行為專家私下表示﹐緊張的中日關係使東京支持在中國經營的日本公司的努力變得複雜。

報導中說﹐中國高級官員坦承發生假冒的事實,但稱地方製造商有時是被欺騙參與生產仿冒產品。中國海關負責人龔正(Gong Zheng)在3月的一次媒體簡報中說﹐很多工廠在一個公司的品牌許可證下生產、出口並出售貨物。 他說:“對廠商而言﹐他們被外國商人蒙蔽或者誘騙生產和出口違禁產品是很容易的。”

維克斯先生也認為中國工廠經常只是問題的一部分。他說:“中國的工廠有時看起來是壞人,但通常真正的壞人是幕后的黑手,而他們經常並不在中國。” NEC打擊偽造行為的努力始於去年證明盜版協調來自台灣的證據轉交台灣當局之時。 突檢中收集的證據顯示﹐中國大陸的工廠涉嫌在案。

維克斯先生認為﹐當盜賊乘機坐大並組織有序時,很多跨國公司現下都面臨與NEC相似的挑戰。 他說:“現實狀況是﹐中國的工廠將會生產他們被要求生產的產品”﹐查明訂貨人和幕後資助者才是關鍵。(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保健食品四分之一是假冒
星際大戰三部曲剛登場盜版光碟滿街頭
歐盟圍剿假貨 攔截200萬件中國贗品
財經簡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