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表演淺說三

——相聲表演的基本技巧﹙逗、唱﹚——
font print 人氣: 75
【字號】    
   標籤: tags: ,

何為相聲基本演出技巧「逗」跟「唱」呢?繼上次介紹過「說」、「學」之後,本次將專文為您引介有關相聲演員的「逗」跟「唱」兩大項目:

﹙一﹚、「逗」字訣的實行——所謂「逗」,就是主動的取悅觀眾,找樂子的一方。相聲也就是靠「逗」來引惹撩撥觀眾發笑的藝術,它是相聲中主要的技巧和一再重複應用的方法。

1.「逗」有「鬥」的成分:
意思是合說相聲的兩個人之間你來我往、脣槍舌劍、互不相讓乃至擦槍走火,引惹笑料,演員用鬥強、鬥法呈現出「逗樂子」的情趣。這在形式上雖然是用鬥的、用比的、看起來針鋒相對的,實際上卻是水乳交融的,以兩人的合作默契帶領出笑料來。

2.「逗」必須通過實驗才能獲得訣竅:
逗方要靠機智掌握分寸,捧方要靠嚴謹的配合表現活潑,這些都不是單憑語言傳授就可以學習到的。要讓相聲達到圓熟的境界,就像許多老段子無論演出多少遍,哪怕聽眾都會背了,但是只要演出者「逗」的技巧高明,聽眾還是百聽不厭。
所以臨場經驗最為重要,舊時的演員把場外觀摩列入重要的學習課題,就是這個緣故。

﹙二﹚、「唱」字訣的實行——所謂「唱」,是相聲演員的另一項摹擬功夫,因為在相聲中會引用
到唱功,都是應劇本的需要而去模仿別人的唱﹙包括流行歌曲、民謠小調、京劇、各項曲藝…等等﹚,而不是相聲中具有專用的歌曲或基本唱腔。

1.「唱」的應用原則:要精,不要多。
首要是要有一副運用自如的好嗓子,而且也要下工夫去摹擬別人;如果此一歌唱定位在「摹擬」上,那重點就不是唱的多,而是唱的像,讓觀眾感受到唱誰像誰的精采。如果此一歌唱本身是做效果用的,並不是單純的摹擬,那就得唱的特別、唱的風趣、唱的使人忍俊不住,哈哈大笑。所以一樣要求唱的精,唱的巧。

2.「唱」需適可而止:
前輩藝人曾經說過「聰明的相聲演員不多給」,意思是說相聲演員的演出是使巧勁兒,不是使蠻勁兒,所以不用拼命的表演。尤其是唱,那只是整場相聲中「畫龍點睛」的一鳴,絕對不是跟聲樂家比嗓子,或是跟戲劇生旦比做表。尤其是嗓門兒好,功夫棒的演員,上得台來開腔引吭時,更要適可而止。(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國三十多次,足跡幾乎踏遍全球之後,陳錫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國人,願意千里迢迢來看戲,但傳統戲劇在台灣卻非常弱勢。憑著一股「藝術的東西不能給外國人看不起」的志氣,2009年,陳錫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
  • 大幕拉開,雄渾的圓號響起,氣氛凝重。只見江水滔滔,霧氣瀰漫,一艘艘戰船正在行進。諸葛亮一襲白衣,羽扇輕搖。面對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們奮力搖槳,向曹營進發。接近對方水寨時,諸葛亮命士兵擂鼓吶喊,鼓聲引來曹軍箭如飛蝗,射中船上綁紮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萬餘支,滿載而歸。
  • 皚皚白雪,連綿青山,芳草萋萋,悠揚的笛聲緩緩而出。隨之,樂曲節奏轉而明快昂揚,一群藏族少年們躍然而至。他們揮舞著的雪白長袖飄曳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雲下,純潔無瑕。這是神韻作品的早期節目《為神歡歌》的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