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圓廠 逾半數將陣亡

人氣 15
標籤:

【大紀元7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美商斯麥半導體(SEMI) 貿易部門新出爐的市場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中,但半導體業因缺乏夥伴奧援與有競爭力的製造技術,半數以上晶圓廠將難逃關廠歇業的命運。

SEMI估計,目前中國半導體業包括老舊廠房在內,約共有30多座晶圓廠,其中有八至九座為八吋廠,僅一座12吋廠,其餘多為六吋以下晶圓廠。

可能僅40%可存活

SEMI中國分公司市場研究經理Samuel Ni表示,近幾年,新興半導體公司在中國建廠或提出建廠計畫增多,中國的晶片市場需求雖持續成長,但不少產業界預測,當地晶圓廠因缺乏合作夥伴與具競爭力的技術,恐將進行整併。他認為:「可存活下來的晶圓廠不到50%,可能僅有40%。」

中國市場大,吸引為數眾多的公司看好未來發展,相繼投入中國半導體市場,例如最近IC Spectrum Co. Ltd.與日本Toshiba簽署一項0.35微米製程技術移轉的協議,以期能開展晶圓代工的業務,這將用於興建中的昆山八吋廠生產用。

整併、虧損消息不斷

積極進行合併案例,像亞洲花旗環球市場公司最近也代表華潤勵致公司以8.8億港幣收購虧損的華潤上華科技的剩餘股份。另遭遇困境的業者也漸浮上檯面,SEMI舉例,宏力半導體政商關係良好,卻仍持續虧損,不得不尋求延後償還或豁免6.8億美元的貸款可能性;Intel支持的納米技術公司也營運不順。

另據市場研究公司 The Information Network表示,中國預計在2004至2008年間將興建至少43座晶圓廠,許多地方政府紛提出優惠條件吸引半導體廠商前往設廠;中國的第11個 五年計畫也將興建八吋和12吋廠列為重點項目。但中國的晶片市場消費將持續大幅超過晶圓產量,供給和需求的差距仍在擴大中,去年中國半導體需求成長32%,產值約450億美元,儘管為數眾多的半導體晶圓廠正如火如荼的加入建廠中,但自製晶片產量僅90億美元。

登陸設廠 業者宜三思

記者洪友芳/特稿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半導體市場成長幅度快速下降,如今,又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半導體業因缺乏夥伴奧援與有競爭力的製造技術,半數以上晶圓廠將難逃關廠歇業的命運,這對踴躍遞件向政府申請到當地投資設廠的台灣業者,應進一步評估可行性。 全球知名市調機構IC Insights的統計指出,2005年中國地區IC製造業的成長率為12.6%,遠低於2004年的116.6%;另資本支出成長率也落後國際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平均值,顯見發展半導體畫大餅的思維面臨發展的瓶頸。

資本支出對未來產業的成長性具指標性的意義,去年北美地區半導體業的資本支出比前年成長15%;南韓在Samsung及Hynix的積極擴產下,去年資本支出較2004年大幅成長25%;台灣業者去年仍力守資本支出額,僅較2004年微幅下滑2%,相較之下,中國半導體業去年整體資本支出較2004年下滑高達47%。

中芯國際為中國IC製造龍頭廠,產值市佔率達45.3%,2004年的成長率高達166.4%,2005年大幅滑落,降到19%,其中大部分靠代工DRAM等產品撐起成長額,若以邏輯非記憶體IC產品比較,中芯去年的成長率僅微增0.4%,不僅遜於新加坡特許半導體的2.9%,更遠落後台積電的8%。

工研院IEK指出,南韓透過記憶體產業壯大半導體業版圖,台灣則是藉晶圓代工產業撐起半導體的一片天,才能與美國、日本、歐洲等先進國家抗衡,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展緩慢,IDM廠為主的老舊製程的競爭力更為落後。

台灣業者著眼中國內需市場磁吸力,從晶圓廠到封測業都有意遞件申請登陸投資設廠,但市況顯示,赴中投資設廠將無利可圖,若發生虧損或關廠歇業,對投資者及小股東更無法交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晶圓廠動工 茂德如虎添翼
聯電將在南科舉辦大型人才招募活動
台灣晶圓廠原料漲 不排除轉嫁
用高科技假裝工作 富國銀行解僱十餘名員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