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改革計劃由於分歧而受阻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海因萊因2006年9月14日紐約報導) 第61屆聯合國大會這個星期開幕,標誌本來應該是聯合國改革年的過去一年宣告結束。去年9月第60屆聯大上各國領導人批准的改革方案基本上已經擱淺,聯合國和以前相比幾乎沒有甚麼改變。

*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

一年前,在聯合國慶祝成立60週年的時候,聯大通過了一項為期一年的全面改革計劃,當時人們對聯合國的改革充滿信心。各成員國一致認為,創建於1945年的聯合國急需改革,以適應21世紀的需求。

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機構取代失去信譽的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禁止踐踏人權最嚴重的國家進入這個新機構。其它急需進行的改革包括大刀闊斧地實施新的管理方式,使聯合國能夠反應迅速,以迎接新挑戰。

人們甚至設想擴大安理會,使之更具有代表性;成立和平建設委員會,幫助那些努力從戰爭中恢復的國家;以及解決圍繞恐怖主義定義的長期分歧。

*基本上未得到落實*

為了推動這個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資深瑞典外交官、斯德哥爾摩駐華盛頓大使艾裡森被指定接任聯合國大會主席。

艾裡森的任期於星期一結束。他返回斯德哥爾摩時,改革計劃基本上未得到落實。艾裡森在告別演講中以外交場合常用的克制態度使用了“未完成的任務”這個說法。

艾裡森說:“我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改革計劃的許多項目都處於未完成狀態。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確保聯合國主要機構能有效並協調一致地運轉。”

*勒克:重大問題無進展*

多年以來一直關注聯合國事務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勒克說,艾裡森為聯合大會主席的工作帶來了活力,但是結果確令人失望。

勒克說:“改革中沒有甚麼值得誇耀的成就,也沒取得甚麼成績。一些最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問題,被暫時擱置起來。一些重大問題,像擴大安理會,也沒有任何進展。改革取得的一些成績,比如成立人權理事會,但是開頭並不順利。和平建設委員會也是一個成就,但是在實質性工作上也起步也不穩。如果把這次改革與以前的改革相比,沒有甚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改革難以進行的原因*

勒克教授說,許多因素使改革現在很難進行下去,包括主要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團體的聲音越來越大。

勒克說:“聯合國的自身改革反映了聯合國這個具有廣泛議程的全球性跨政府組織存在的問題,每個成員國都有自己的優先考慮,而且往往並不一致。我對聯合國的改革不抱甚麼希望,而且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沒錯。但這並不是說那些為此付出努力的人不應該得到讚譽,他們在聯合國內部存在政治分歧的情況下仍然甘願逆流勇往直前。”

*人權問題令人失望*

人們最大的失望也許是人權問題。當蘇丹、津巴布韋、敘利亞和古巴這樣長期踐踏人權的國家被選入舊的人權委員會、並利用他們的成員國資格保護自己免受批評的時候,人權委員會失去了信譽。

聯合國觀察組織的諾伊爾說,新的人權理事會成員國的名單和原來幾乎沒有甚麼不同。

諾伊爾說:“新成立的人權理事會被人們稱做『新時代的曙光』,廣受讚揚。當然我們都希望這樣。但是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它與失去信譽的前身沒有甚麼不同,在一些方面甚至更糟。”

*聯合國不是一個完善的組織*

艾裡森的朋友、前瑞典外交大臣布利克斯,這個月對一些聯合國僱員講話時,對一些最基本的改革是否可行提出質疑,因為聯合國成員國之間存在的尖銳的利益分歧,而且聯合國本身也存在著固有的非民主特性。

布利克斯說:“聯合國不是一個完善的組織,在民主方面存在許多缺陷。在聯合國大會,中國有一票,其它非常小的國家也有一票,因此它不是一個代表全世界的民主機構。安理會也不是個非常民主的機構,而且所有大國都按照自己的政治利益行動,他們沒有考慮全世界的利益。那些希望進入安理會的國家,在我來看,他們是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全世界。”

*聯合國不可缺少*

儘管聯合國存在各種不足,但是對聯合國持批評和讚美態度的人都認為,聯合國是不可缺少的。勒克教授把自己看作既是批評也是讚美聯合國的人。

他認為聯合國看起來前途未卜,但他同時預測,聯合國將會存在下去,因為“你無法拋棄你非常需要的東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德國內閣決定派兵參加黎巴嫩維和任務
扁:以台灣名義申請加UN  是最好的選擇
扁盼公投以台灣名 叩關聯合國
馬拉威總統抨擊聯合國  因強權政治排拒台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