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晝意的武夷山

程五 圖/文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9月18日訊】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方圓六十公里的武夷山,峰巖峭拔,曲水多姿。景色隨季節變化,晴雨朝霧,氣象萬千,宛如仙境。煙雨迷霧之中,景色更是如夢如幻。九曲溪及三十六峰的山光水色,互相輝映,構成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美景。仿似一位飄逸靈俏、出塵脫俗的少女純淨地傾聽著遊人的讚嘆。

武夷山之碧水丹山景——「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山水甲桂林」身在其景便能領略這名句。

武夷山莊坐落於群山腳下,環境清幽。清晨漫步林間,沿路往溪間行去,但見三三兩兩架起畫具,將這美景潑墨傾瀉於畫布上。深秋的天氣有些微雨及霞霧,清涼但有詩意。眼前的景象,煙霞雲霧繚繞群山之間,正是活生生的中國山水圖。描繪於畫布之上成為清秀雋逸的山水畫,領略到這縹緲之間的真實意景。

在雨中,行人小心漫步上 「一線天」。走出洞口,數張竹坐茶几錯落在一方,几上擺放著特色茶具,供遊人在此品茗。巖荼是武夷山的特產,巖骨花香,有一百多種不同的品種。「大紅袍」是狀元茶,產量雖少,品質卻最佳。在茶亭坐下品一杯清茶,賞一幕雋景,聽一回故事,忘卻繁華俗世事。

武夷山九曲溪——峰巖峭拔,曲水多姿,景色隨季節變化,晴雨朝霧,氣象萬千,宛如仙境。

來到武夷山必遊九曲溪。隨遊人乘竹伐沿溪下游,沿途觀賞兩岸千峰競秀,曲水多姿的景色。途遇急流暗湧,幸得撐筏人技巧熟練,水流急處亦可順勢而過,有驚無險。

竹伐——「一葉弧舟去,何處是吾家。瓢泊湖海裏,尋覓回歸路。」

遊人乘竹伐沿溪下游,沿途觀賞兩岸千峰競秀,曲水多姿的景色。

前行途經桃源洞,而另一邊的山崖峭璧上,隱約可見懸棺懸在巖洞內。印證這悠久風俗的特色。再往前行,見崖下有一深刻記印劃在山崖邊接連溪水處。據說在此溪流崖下是西遊記故事中的白馬,原本是龍王三太子,在此處變身成為白馬跟隨唐三藏取西經。神話故事令人悠然神往!到達下游,遠遠望見玉女峰,宛若多姿,峭立水中。面對大王峰的健壯,特顯柔弱的對比。山水的特色令人發揮無窮的想像。

大肚笑佛和藹可鞠,守在山谷之中,靜觀著俗世凡人,啟發人們寬宏大量,笑看人生。背後刻在巨石上的「佛」字是清朝康熙御筆提字。

笑佛——大肚笑佛和藹可鞠,靜觀著俗世凡人,啟發人們寬宏大量,笑看人生。


進入水簾洞又是另一景象,但見峭璧上沿山排列著用木材築起的民房,瀑布飛躍於崖前,所以有水簾洞之稱,和另一邊的梯間交錯著構成美麗圖案,還有些長形小洞供擺放懸棺之用。沿著民房拾級而上,再往山中深處,另有觀音石雕沿山而立,栩栩如生,還有一石柱巨香燃點在前。

水簾洞,民房,梯間交錯,懸棺洞,構成美麗圖案。

登上八百多石級到達天遊峰,沿途風光如畫,氣象萬千,瀑布飛躍,滾滾傾瀉。沿九曲溪往上看到的與在峰頂處向下眺望的風景截然不同。站在亭閣上極目遠望,一切變得那麼迷濛渺小。

這次旅程雖細雨濛濛,但詩情畫意、浪漫情懷,另有一番滋味。感觸良多未能一一寫下。難怪古代的詩詞書畫家或文人雅士也曾留下不少筆墨之作。作為現代旅客只能速寫心懷,有感而發,頗有貽笑大方之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名茶傳說:仙翁與武夷茶洞
沒了武夷山 中央山脈  台灣寒流更冷
名茶傳說:武夷巖茶「不知春」
名茶傳說:武夷名茶「白雞冠」的傳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