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禮俗】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

曉芸
font print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6日訊】秋分是黃曆八月的中氣,鬥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秋分也。太陽黃經為180度,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的長短再次的相等,從這天起,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

在《春秋繁錄》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學上,則把秋分做為夏季的結束和秋季的開始,這時已經進入了涼爽的季節,而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減弱的暖空氣相遇,產生了一次次的降雨,氣溫也一次次的下降,正是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了。

古代人認為,陰陽相激而發聲為雷,天地間從春分開始打雷,過了秋分,就不再打雷了,所以說:「雷始收聲」雷聲停止,各種小蟲也鑽進泥土裏準備冬眠,這一睡就要睡到來年春天的驚蟄時,春雷初響,驚醒小蟲紛紛破土而出。

古代皇帝在秋分這天的清晨,是要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去迎接南極星,稱為「候南極」。「史記」的天官書說:「南極老人見,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以南郊。」在「晉書」天文志說:「南極常以秋分之見於丙,春分之夕而沒於丁,見則治平主壽,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丙丁是中國古天文學裏的經度,是指廣東省所跨佔的位置;清初人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的「老人星」說:「粵盡溟海,其次居丙丁,秋分之署,南極老人見其位。星書雲『老人星常於秋分見丙丁之位』也。」老人星亦是南極老人星,在南極之上,近於南極,故曰『南極老人』、『南極仙翁。』

秋分以後,陰氣漸重,世界歸月神主宰,所以在秋分時節皇帝也要率領文武百官來舉行「祭月」要向月亮祈福。在「宋史」禮志說:「秋分之時,晝夜平分,太陽當午而陰魄已生,逐行夕拜之祭。」

秋分是秋天的一半,中秋也是秋天的一半,因為演算法不同,互有先後,中秋固定在陰曆的八月十五,這天也是月神的生日,月亮在黃昏時刻就出現了,人們就在戶外的庭院擺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和柚子,來「祭月」,也稱之為「夕月」,夕是黃昏,在「太常記」書說:「秋分祭月明於夕月壇。」夜明就是月亮,因為月亮在夜晚時才大放光明,所以稱月亮為「夜明」。

這天同時也要祭拜土地公,也是土地公生日,稱為「秋社」,所以中秋也叫「社日」,如果秋分先而中秋後,預兆明年五穀豐登;如果中秋先而秋分後,預兆明年收成不好,所以「清嘉錄」的農諺說:「分後社,白米偏天下;社後分,白米像錦墩。」今年的秋分是陰曆的八月初二,比中秋早十三日,那明年將會是五穀豐收年。@*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晴朗的仲夏之夜,天空繁星閃閃,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耀的星星,隔著銀河遙遙相望,這就是千古以來,向世人訴說著他們美麗愛情詩篇的牛郎織女星。
  • 大暑是這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約是7月23或24日。小暑之後氣溫漸漸提升,到了大暑,溫度高得令人難受,可以說是「汗流浹背」的日子。「斗只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熱於小暑,故名也。」
  • 根據節氣的推算,處暑大約在8月23日或24日。明朝人郎英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因此我們知道處暑以後,炎炎夏日即將過了,氣溫不再升高,而且早晚的溫度慢慢下降,夏天的暑氣就宣告結束了。秋天的腳步即將來臨,夏天的暑氣漸漸將要消除了;這是在長江以北中高緯度的地方。
  • 8月7日是廿四節氣的「立秋」。它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從每年8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35° 時開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從季節意義上來說,立秋也就是說這一天起秋天開始了。
  • 白露是每年的9月7至9日,從這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的厚,結成一團白白的水滴,所以把這個節氣叫「白露」
  • 中華文化自來就發現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陰陽生剋之道表現在天地人間,表現在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在民俗節俗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該當端午節莫屬了!讓我們來輕輕揭開這道綿延幾千年的文化面紗,找找端午節俗中蘊含哪些陰陽五行的道理?
  • 說到艾草,你可能會好奇它和端午節的關聯。艾草一直都是端午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可是為什麼會有這個習俗呢?摘了艾草要幹嘛用呢?
  • 平日寂靜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來村內最盛大的節日——觀音寶誕,遠遠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製的大戲棚,滿掛賀誕花牌,十分吸睛。穿過閃耀的大花牌,伴隨著喧天的「查篤撐」鑼鼓聲,大幕拉開,六位台柱閃耀登場,上演開台例戲《六國大封相》。
  • 歷朝歷代的中華古人對於節氣相當重視,相應衍生出不少民俗。立夏的民俗中隱含養生觀念與作法,展現民俗養生的內涵。關於立夏的食補、禁忌和養生的民俗一次看遍。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