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州空軍墜機事件看大陸虛假宣傳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1月18日訊】一、新聞宣傳報道原文:

《鄭州晚報》報道2006年11月14日,蘭州空軍某部河南籍飛行員李劍英駕駛某型殲擊機,在訓練結束下降途中,飛機撞鳥,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在生死攸關的16秒裡,李劍英決定改跳傘為迫降,先後三次放棄跳傘求生機會,最後殉難。
事發後,事發地周圍的群眾自發到烈士殉難的地方祭奠。空軍黨委給李劍英追記一等功,並追授他為功勳飛行員金質獎章。

2006年11月14日,蘭空某團飛行員李劍英(代號639)駕某型殲擊機起飛,執行空中巡邏遊獵任務。當飛機下降至194米、距離機場2900 米時,突然遇到鴿群撞擊,發動機「砰」的一聲巨響。12時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12時04分25秒,飛機解體爆炸。飛機解體後發生的爆炸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爆炸現場距離最近的一位群眾不到20米,但沒有一人受傷。

事後,空軍事故結論組檢查飛機殘骸,在座艙前風檔玻璃中上部發現不少散射狀血跡和鳥毛,發動機Ⅰ級壓氣機葉片呈被軟物體撞擊損傷的典型特徵。在跑道北頭延長線2.9公里處發現12處散落的信鴿殘體。

據介紹,李劍英,1964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鄭州,1982年入伍。生前系空軍上校軍銜,一級飛行員。2005年10月下旬,在「合同戰術實兵對抗演習」中,李劍英駕戰機僅用半分鐘鎖定目標,距敵機2公里處「發射」導彈,將「敵」機擊毀。那次演習,李劍英創下了發現目標最遠、佔位攻擊準確的優異成績。

二、對新聞宣傳報道的質疑:

1、軍事訓練不是軍事(實彈)演習。什麼樣的飛行訓練需要攜帶大量的實彈而不是模擬彈?並攜帶火箭彈(而且只是一枚)從殲5系列到新近服役的殲10系列飛機,火箭彈和導彈都是機翼或機腹外掛攜彈(注意:殲擊機不是轟炸機),而且都是成對攜帶,這架飛機為什麼只攜帶1枚?

2、飛行訓練為什麼還要攜帶易燃的氧氣瓶?飛行員的供氧系統是不用氧氣瓶的,那麼氧氣瓶為什麼和飛機一起上天?這個或這些易燃的氧氣瓶起飛前為什麼不卸下??

3、飛行員迫降前為什麼不釋放火箭彈和易燃的氧氣瓶?世界上最王牌的飛行員駕駛世界上最先進的飛機都不會帶著火箭彈和易燃的氧氣瓶進行迫降的,這樣的迫降簡直就是找死,成功率可以說是0%,而我們的飛行員卻這樣作了,是無知還是無畏??

4、飛行員沒有提到有村莊,怎麼判斷出英雄飛行員是為了躲避村莊和人群放棄跳傘的?

12時04分09秒,當飛機的高度下降至194米、距離機場2900米時,突然遇到鴿群撞擊,發動機 \”砰\”地一聲巨響。

12時04分09秒,639:「我撞鳥了,我要調整跳傘。」

12時04分15秒,639:「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

12時04分18秒,639:「我把起落架收起來,迫降!」

12時04分25秒,飛機解體爆炸。

可以看出,通話中根本沒有提到村莊,怎麼判斷出英雄飛行員是為了躲避村莊和人群放棄跳傘的,那麼這個英雄行為的結論是從哪裡來的?可以看出是後來宣傳部門根據需要或英雄的生前的一貫表現所作出的吧。這個結論我暫且相信。

飛行員在和誰通話?是和基地?指揮塔?空軍司令部?中央軍委?報道中怎麼不見回話?估計是自言自語!!

5、原文報道:「飛機解體後發生的爆炸持續了兩個多小時」「事後,空軍事故結論組檢查飛機殘骸,在座艙前風檔玻璃中上部發現不少散射狀血跡和鳥毛」

問題來了:爆炸將產生氣體和高溫,飛機剩餘的800多公升汽油和攜帶的燃燒彈以及易燃的氧氣瓶也必將產生燃燒,難道座艙前風檔玻璃的鳥毛沒有燃燒或熔化?即使是在爆炸的第一時間座艙前風檔玻璃被爆炸產生的氣浪高速推出,鳥毛還會附在風檔玻璃上而不被吹落?拜託以後造假也專業些。建議造假為「鳥毛殘骸」或「鳥毛殘跡」比較專業些。

6、報道中稱「飛機解體後發生的爆炸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爆炸現場距離最近的一位群眾不到20米,但沒有一人受傷」。從後果看,爆炸現場不到20米的群眾都沒有受傷,更何況飛機上還攜帶著「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就算這些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在墜機第一時間爆炸,那麼800多公升汽油絕對是會在第一時間爆炸的,怎麼能會不波擊不到20米的群眾?這位群眾練的是什麼功?具有金剛不壞之身?請別和我說這位群眾是一名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作成的。

再假如說800公升航空汽油也沒在第一時間爆炸,那麼離不到20米的這位群眾就不是爆炸現場,應該叫墜機現場,這名群眾見天上掉下的不是林MM而是一架飛機時,不夾著尾巴逃之夭夭還在等飛機爆炸,讓記者在未來的報道中寫「爆炸現場距離最近的一位群眾不到20米,但沒有一人受傷」估計他不是傻子就是大傻子。

7、其他報道中稱「據介紹,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則680米範圍內,分佈7個自然村、一處高速公路收費站和一個磚瓦廠,共有814戶。沿下滑軌跡依次分佈3個村莊、共268戶,居住著3500口人」。

失事的飛機屬蘭州軍區,地處我國的大西北,是一個地廣人稀地區,在不到2.3公里的兩側分佈著7個自然村,按最平均分配一側最少應該是3個自然村,那麼另一側就應該是4個自然村,也就是說不到600米就有一個自然村,這可能嗎?別說在地廣人稀的大西北,就是在東南沿海地區也沒有這麼分佈的自然村。媒體以為是軍事新聞,可以不報道出事地點就可以胡說八道。

更有甚者「沿下滑軌跡依次分佈3個村莊、共268戶,居住著3500口人」簡直就是胡說八道,268戶3500人口???每戶平均13口人,難道中國這麼多年的計劃生育工作在大西北是空白點,或者是搞了計劃生育大西北人民的壽命長,每家每戶都四世同堂,還得有三分之一的戶5世同堂。滑天下之大稽。

7、飛行員的心理想法記者是怎麼知道的?
其他報道中稱:「但他意識到,跳傘立刻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但飛機將會墜毀,而且可能落在村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就會不堪設想。另外,李劍英駕駛戰機多年,深愛他的「夥伴」,想做出跳傘、拋棄戰機的決心實在是太難了,哪怕只要有一點希望,就是遍體鱗傷,也要把戰機駕回去」中國有些媒體可以算得上是靈媒了,英雄生前的想法給了記者心理感應,所以報道了英雄犧牲前的上述想法,於是一個保衛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英雄誕生了。

這次墜機怎麼看都像一起事故,但是和安徽軍機墜毀事故卻有著不同的結果。(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網文」拿什麼和你們共克時艱?
中國的芯片有多爛 工作十年的工程師告訴你
網傳大陸將爆發「雪崩式」返貧
【網聞】教育是中國最大的假冒偽劣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