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唐 柳宗元: 捕蛇者說

柳宗元
font print 人氣: 175
【字號】    
   標籤: tags:

(柳宗元藉永州一捕蛇人之言,表達當時賦稅的重苛和人民生活的慘狀,寓意至深。)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音:鎳)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腊(音:習)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音:晚)、瘻(音:漏)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專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音:碩)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

蔣氏大慼,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嚮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音:單))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餓渴而頓踣(音:伯),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音:灰)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音:尋)而起,視其缶(音:否),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音:四)夫觀人風者得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異蛇:奇異的毒蛇。
黑質:黑身。
白章:白色的花紋。
齧:咬。
無禦之者:無人可抵抗牠的毒性。
腊:乾肉,這裡作動詞用。腊之:即把蛇製成乾肉。
餌:藥餅。
已:治癒。
大風:即大痲瘋。
孿踠:手腳不能伸屈。
瘻:脖子腫。
癘:惡瘡。
死肌:腐爛的肉。
三蟲:三尸蟲,即指潛伏於人體內之寄生蟲。
太醫:即御醫,為皇帝醫病的醫師。
歲賦其二:在此指每年征收兩次蛇。
是:指捕蛇。
幾死者數矣:有幾次差點被蛇咬死。
戚:憂愁。
毒:恨。
蒞事者:當事者,即指管征收蛇的官吏。
更若役:更改你的賦稅方式。
復若賦:恢復原來的賦稅。
汪然:涕淚湧出的樣子。
嚮:以前。
病:困苦不堪。
蹙:窘迫。
殫:竭盡。
出:生產。
廬:房舍,指家庭。
入:收入。
轉徙:輾轉遷移,不得安居。
頓:跌倒。
踣:僵斃。
呼噓:呼吸。
毒癘:瘟疫之氣。
相藉:交橫而臥。此處指死尸而言。
曩:從前。
室十無一:十家住戶有一戶空屋。
悍吏:兇暴的差吏。
叫囂:大聲呼噪。
隳突:騷擾。隳:毀也。
恂恂:謹慎的樣子。
缶:瓦器。腹大口小,可盛液體者。
弛然:放心。
食:同「飼」。
齒:年齡。
熙熙:愉快。
俟:等待。
觀人風者:視察民情風俗的人。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汨(音:密))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秖(音:之)辱於奴隸人之手,駢(音:胼)死於槽櫪(音:力)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於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周公,大聖人也,後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於身者重以周乎?其於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於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於人者輕以約乎。
  •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 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制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 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 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 告汝十二郎之靈:
  •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谿(音:西)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
  •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天寶之亂,發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勳,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衣食,餘三十年。舍(音:社)於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 自余為僇人(音:路),居是州, 恆惴慄(音:瑞力)。其隙也, 則施施(音:宜)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迴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音:股母)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 (音:眼簡),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 (音:親)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音:皮)) 登於山。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