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羅明芳:華人音樂要走出來

羅明芳提供的劇照。

font print 人氣: 27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芸採訪報導)曾經參加美國第一屆國際聲樂大賽「古典製作」(Classical Production)榮獲第二獎的女高音羅明芳,當得知在紐約剛結束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後表示:「身為華人一定要會唱自己本國語言的曲子,這對華人很重要。」

「因為我們的音樂也要走出來,華人音樂也要走出來。華人有很多好嗓子,既然有好嗓子,再把我們的音樂帶到全世界這很重要。」

談起參加美國比賽的經驗,羅明芳說,她在1997年秋天畢業,實習一年,留下來教書、看看各大劇院。1997年12月,唱了初賽,有120人左右參加,初賽刷下三分之二。1998年2月底舉行複賽,6月決賽在卡內基音樂廳 Weill Hall舉行。

決賽時,上半場每位選手唱一首,中場休息時宣布名次,下半場得名的人出來演唱,決賽是對外賣票的。當時有韓國人、日本人、美國人參加。問她得名的感受,她回答:「真的是我嗎?我有沒有聽錯?這種得失心要習慣,得名是很好的經驗。」

歐洲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差異

1998年獲有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院聲樂碩士、1994年意大利國立米蘭威爾第音樂院聲樂家文憑,羅明芳難得的經歷了歐美兩大洲不同的文化。

高中畢業後,她先到意大利米蘭學聲樂,那是1989年4月。意大利文化有什麼特色呢?她說,意大利與中國在生活上、各個領域都很有歷史文化傳統,那時年紀小,到意大利看到什麼都吸收進去了,所以在歐洲就很習慣。

等到了紐約曼哈頓,文化上有很大的衝擊,剛去時她不免心生狐疑:「這是紐約嗎?」當時常會去比較,不是跟台灣比,而是跟意大利比。「紐約的速度很快,走路、做事效率、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文化都很不一樣。意大利對台灣來講慢很多,他們一個暑假長達四個月,暑假期間很多店都關門度假去了。」

在聲樂方面,羅明芳也發現歐美兩洲的差異,兩大洲聽美聲聲音的習慣不一樣。以普契尼的《波西米亞人》歌劇為例,在意大利聽到唱「咪咪」女主角的都是比較抒情,第二女主角「穆塞塔」的歐洲唱法是輕的女高音。

「可是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第二女主角唱得很重,甚至比女主角『咪咪』還要重,這就是他們對聲音的認知有點不一樣,美國發展出他們自己的聽覺與百老匯的特色。」

高精度圖片
羅明芳提供的劇照。

意國賣豬肉的也朗朗上口詠嘆調

記者問:「歌劇剛風行意大利時,像蒙台威第的歌劇一演就是一年。隨後歌劇很快流傳歐洲各地,成為大眾的最愛,也是音樂家賺錢、成名的重要途徑。現在歌劇在歐洲的情況如何?」

羅回答:「目前歐洲歌劇跟三四百年前相比是有點差,不像當初剛起來時那麼興盛,不過整體比起來機會還是算不錯。我在意大利有個同學剛演唱回來,這同學一出門演唱一齣歌劇就四個月,跑遍英國北中南各大大小小的歌劇院。」

在歐洲或美國學聲樂畢業後的機會都比台灣多,羅明芳表示,歐洲的機會又比美國更多,因為歐洲有很多國家就有很多機會,不像美國一大塊就一個國家。近幾年德國的機會很多,有很多亞洲人、中國大陸、韓國人在德國表演。

「在意大利所有歌劇院都是政府資助的,如果政黨變色的話,有些歌劇院就會受到影響;德國的情況就不一樣,而且大小城市都有歌劇院。歐洲民眾欣賞歌劇非常普遍,因為意大利是歌劇王國,我當年在意大利學聲樂的時候,連賣豬肉的攤子都會朗朗上口幾個詠嘆調,歌劇都已經融為市井小民生活的一部份了。」

歌劇演出豐富了生活體驗

既教書也參與演出,羅表示,最喜歡還是表演,收穫最大,教書是責任與傳承。「我喜歡唱歌與表演,所以喜歡歌劇的演出。詮釋每個角色之後,再來看這角色的音樂會更豐富。而且演歌劇在舞台上可以跳脫平常的自己,因為每齣的角色都不可能重複,所以喜歡演歌劇可以不斷的自我挑戰。」

「在台灣一年演兩齣歌劇無法糊口,而我運氣不錯,去年唱了五齣歌劇,今年四部,學聲樂在台灣要教書才能有比較穩定的生活。」

展望未來,羅明芳表示,有時候與朋友聊天會蠻擔憂的,因為歌劇如果沒有再突破的話,會被時代淘汰。巴哈(或譯成「巴赫」)音樂歷時四百年考驗而不衰,音樂這塊會流傳沒問題。而歌劇在表演方式、宣傳、語文各方面可能要做一些調整,像德國歌劇的舞台就很現代或超現代。

記者最後問到在歌劇演出上追尋什麼樣的境界?羅明芳認為,人性本善,當然有少數例外,音樂可以把人性善的一面帶往更美好,音樂本身就是唯美的東西。


羅明芳提供的劇照。

◎ 羅明芳小檔案

現職:目前任教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私立實踐大學
留學:1989年4月18歲高中畢業到義大利留學六年
學歷:1998年獲有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院聲樂碩士、1994年意大利國立米蘭威爾第音樂院聲樂家文憑
演出:今年演《糖果屋》《快雪時晴》《梧桐雨》《蝙蝠》

製表:大紀元記者岳芸(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紐約報導)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於10月17日圓滿結束,20名選手金榜題名。參加聲樂大賽的選手們和中西方觀眾當晚觀賞了神韻晚會。
  • 【大紀元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紐約報導)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於10月17日圓滿結束,20名選手金榜題名。參加聲樂大賽的選手們和中西方觀眾當晚觀賞了神韻晚會。
  • (大紀元記者辛菲紐約報導)10月15日至17日在紐約舉行的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博得各界好評。大紀元專欄作家章天亮先生17日專程從華盛頓DC趕到紐約觀看最後的決賽。
  • (大紀元記者戴兵攝影)在紐約上城的考夫曼音樂廳舉辦的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於10月17日下午圓滿結束,20名選手金榜題名。以下組圖是17日下午頒獎典禮的盛況。
  • 中國古代有沒有聲樂大師?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猶疑。在很多現代人的印象中,講究科學發聲,利用共鳴效果的美聲唱法來源於西方,中國古代中似乎沒有什麼聲樂理論,因而人們的一般印象中,只有西方纔有聲樂大師。其實不然,中國古代有不少傑出的聲樂大師。
  • 新唐人首屆全球華人聲樂大賽於2007年10月17日在紐約考夫曼音樂廳圓滿落幕,這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70餘名選手參與,報名人數之多、曲目選擇範圍之廣、聲樂水平之高,令人對未來中國聲樂藝術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 繼上星期輝天介紹了關於新唐人電視台的"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大賽後,聲樂大賽在這星期的10月15日到17日,在美國紐約考夫曼音樂廳舉行。經過為期3天的精彩清彩競賽,在17日下午2點圓已經原滿結束,在星期三的下午三點,大賽公佈頒獎名單。
  • 中國人都知道形容音樂感染力的一個成語「餘音繞樑,三日不絕。」這個成語出自《列子‧湯問》,說的是戰國時期民間歌唱家韓娥的故事:韓娥來到齊國,因為一路飢餓,斷糧已好幾日了,於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眾的心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韓娥唱完後一連三天之內,人們還聽到她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以為她還沒走呢。
  •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評論